本报综合消息 通过连续两年的调水调沙试验,黄河这条世界上公认最复杂、最难治理的大河已累计“卸掉”近2亿吨泥沙包袱,河道过流能力恢复100至400立方米每秒。
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元月8日在此间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说,2002年7月和2003年9月,黄河水利委员会针对小浪底水库以下来水较清的特点,连续两次进行了调水调沙试验,让清水“背沙袋”,分别把0.664亿吨、1.207亿吨泥沙输送入海,有效地减少了小浪底水库和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
作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每年携带16亿吨泥沙进入下游。近年来,由于来水减少,黄河下游主河槽淤积严重。目前,黄河从开封至入海口段全部为“二级悬河”,其中有80多公里河段主槽已高出滩地4米多。如今,黄河下游20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洪水就会漫滩成灾。
由于小浪底水库以上出现高含沙洪水,在小浪底水库形成20多米厚的浑水层,同时,小浪底以下干支流来水又比较清,如果不加利用就让清水入海,既浪费能量,又加重水库淤积。
黄委会专家经过科学计算,决定启用黄河干流的小浪底、三门峡水库,支流的故县、陆浑水库联合调度,控流洪水流量,调配水沙比例,在花园口水文站洪水含沙量不超过30公斤每立方米的前提下,让小浪底补水配沙,再利用下游清水背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