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高级人才难觅 改变现状谋方

——西安高新区人才短缺的调查与思考

2023年12月19日

“现在高级人才真是不好找!”提起单位副总经理职位的招聘情况,地处西安高新区信息港的某科技公司人力资源部田先生一脸的无奈。

据田先生介绍,他们公司想招聘一名精通业务的副总,另外其他相关部门也想招聘几名工作人员。

招聘广告打出去一周内,前来应聘一般岗位的应聘者络绎不绝,应聘文员岗位的每天平均都在30名以上。但应聘副总的只有两名,而且还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在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该公司有着一样困惑的企业还有很多。“高级人才难觅”,已成为当地一些企业的共同苦衷。

西安高新区的人才短缺主要是高级人才短缺,如高级策划专家、高级管理专家、高级投融资专家、高级技术专家、高级市场营销专家等。另外,诸如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信用差、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水平低、人才的国际化程度低等也是其中的问题。在高新区,大量的登记人才只具备简单的劳动能力,这类求职者所学的知识往往和实际需要的技能相脱节。

许多求职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人才市场发育不到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有些人还抱怨环境、待遇、机制跟不上。据悉,近年我省毕业的各类研究生有将近90%去了沿海发达城市。对此,一些业内人士还指出,企业不仅仅从外部吸引人才,更要注重从内部挖掘,培养人才,而影响人才的关键是企业家和管理层对人才的看法问题,包括企业制度是否有利于开发人才。

如何在短期内解决人才市场的这种矛盾?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这是一个较快的提升人才素质的方法。某驻区企业负责人认为,几乎所有的高级人才都是需要经过专门培训,而目前在西安,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培训还仅仅停留在表面,西安的培训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席酉民也认为,从学校培养的角度讲,学校培养定位也不明确,学校层次不同,培养目标不同。让本科生去做高级管理人才是不准确的,企业也不愿意。

另一方面,高新区已经建立人才市场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目前,已有超过20家市内外的人才机构进入高新区,形成国家、民间、合资、私营多元化的人才市场格局和平等合作、多层次、多元化、网络化的人才资源配谢机制。同时,西安高新区还制定了充分体现识和人才价值的决策。近两年,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吸引留学人员创业的若干政策规定》、《向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奖售成本住宅房的办法》等,并建立了推动各类人才知识更新的“加油站”。高新区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了软件学院,每年组织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与企业联合培养在职软件工程硕士,扩大技术骨干群体,同时还吸引印度NlIT APTECH软件培训机构前来落户。另外,西安高新区还建立了以提高人才与企业利益关联度为目标的激励机制,区内大多数企业都建立起了比较灵活的人才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行了年薪制、风险抵押经营、持股经营、期权、员工持股和科研技术、成果、知识产权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使薪金分配与个人贡献紧密结合起来。看来,各方面正在积极努力谋求良方,高级人才短缺现状的改观将为期不远。(兰增干)

上篇:没有了
下篇:从机制入手防“拖欠”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4-02/10/34469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