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伟孟杭州
如今,随着手机的日渐普及,利用手机的短信息功能“制黄”、“贩黄”,一些人乐此不疲。看看我们周围,手机中存几条乃至一二十条黄色短信息的大有人在。更有甚者,有的人还用黄色段子为菜品做宣传。据《重庆晚报》报道,一家餐馆竟在餐巾纸上印有“吃菜多吃蹦极菜……床上床下蹦得快。”为其蹦极菜做“广告”,让一些顾客和亲友就餐时陷入尴尬,并引起了顾客的投诉和社会的广泛议论。现在许多人都以能讲黄色段子为荣,生活中讲、学习时讲、工作时讲,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黄色信息也仿佛成了他们的精神鸦片,一天不讲就坐不住。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些人把讲黄色文化当成一德,把黄色文化当成幽默,津津乐道。君不见,在许多饭店的酒桌上,酒过三巡,“黄段子”就会喷薄而出,谁的“黄段子”多,谁就被认为是“口才”好,特别“风趣”、“幽默”。在有的人看来,朋友同事餐桌相聚,开开玩笑,说些带色的段子和笑话,能逗大家一乐,既能活跃酒桌上的气氛,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又能很好地展示自己滔滔不绝的口才,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殊不知,黄色文化是一种低级趣味,其传播的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污染,用这种方式去显示一个人的口才或“幽默”、“风趣”,那实在是贬低自己的身份,有损自己的形象而百分之百的不可取。“黄段子”在很多时候还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和不快。上面那则投诉案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当时,投诉者黎某与他前两天刚认识的女友到该餐馆吃饭,双方相谈甚欢,不意在打开餐巾纸包装袋后,女友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导致两人因此而分手……类似这样的情况,说得好听一点,那是对女士的不尊重;说得不好听一点,实际上也完全可以算是对女士人格的侮辱,甚至可称之为一种性挑逗或性骚扰。
再者,在生活中时常说一些黄色段子和笑话无形中也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极坏的影响。人们已经注意到,一些黄段子被津津乐道地传诵,使得我们身边的少年儿童也深受其害。不久前一家报纸上报道这么一则消息:一位父母在儿子的笔记本上发现儿子写的一首小诗:“秋天到了,小鸟恋爱了,蚂蚁同居了,苍蝇怀孕了,蚊子流产了,蝴蝶离婚了,毛毛虫改嫁了,青蛙也生孩子了,年轻的你还在等什么呢?”这位父母又好气又好笑,问儿子:“你在等什么呢?”那小子说:“我也不知道在等什么?这是同学给我的,我就抄下玩了……”——毫无疑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是在我们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培养起来的,大人们都喜欢黄段子,又怎么能怪孩子们也喜欢黄段子呢!孩子们年纪小,对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辨别不清及认识不深刻,理解出现错位是可以理解的,他们的辨别能力不强,所以需要大人以身作则地正确引导。
为此,我们强烈的呼吁
勿以“黄”小而为之,让生活远离黄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