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六方会谈的“数字话”内幕

2023年12月19日

文/环札

举世瞩目的朝核问题第二轮六方会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落幕。本轮为期4天的会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带来新的希望。

此间出版的《环球》杂志在最新一期刊登文章《六方会谈的“数字话”》,作者从现场经历者的视角,用一连串的数字生动记录了会谈中鲜为人知的侧面。现将全文转发如下:

170多人与会

由于与会各国对朝核问题第二轮六方会谈十分重视,参加本轮会谈的人数达到170多人。各国代表团由代表团成员、作为工作人员的外交官及核技术人员组成。美国代表团是除东道主中国以外与会人数最多的代表团。为提供最佳会晤场所,防止外界干扰,中方再次启用了钓鱼台国宾馆的芳菲苑。这里既可举行全体大会,又可为密集的双边磋商提供足够空间。

六边形谈判桌

六方会谈是备受关注的重要国际活动,会谈中各代表团的次序排列是十分敏感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引起麻烦。为减少争议,会谈所用的谈判桌与第一轮会谈时一样,仍采取六边形摆法。中方作为东道主背向主人口,然后按国名字母顺序排位,依次为朝、日、韩、俄、美。与上次稍有不同的是,这次六个谈判桌依次“接壤”,构成一个完整的六边形,代表团首桌代表由3名增至5名,工作人员坐在后两排。

团长发言的顺序更有讲究,第一轮六方会谈采取的是首轮发言按字母顺序进行,次轮发言逆字母顺序进行。而这次的发言顺序则是由各方商定的。

24名译员

六方会谈使用中、英、朝(韩)、日、俄5种语言。为了准确、高效地表达各方立场,会谈翻译采用了“同时交传”的作法。具体作法是,谈判各方都自带除本国语言之外的其它4种语言翻译,一方代表发言时,由其自带的4位译员翻译成对应的4种文字。在芳菲苑主会场四周,按照5种语言分散摆放了5张译员桌,其中4桌各有5名译员,因朝、韩语言相同,朝(韩)语的译员桌上只有中、美、日、俄4方的4名译员。由于译员是按语种而不是按国别就座,翻译时每张译员桌上就只有一名译员在讲话,因而不会出现彼此干扰的情况。这24名正式译员,再加上备用译员,足可以编制成一个排。

会场上每位与会代表都配有耳机,有5种语言频道可供选择。由于不同语言讲起来长短有别,译员语速也不同,为确保发言人在5种语言全部译完后再继续发言,在主谈判桌中央设有5盏翻译指示灯,每盏灯代表一种语言,由译员进行控制。只有当所有译员完成翻译,5盏灯全部熄灭以后,发言人才可以继续发言。

4道主菜

钓鱼台国宾馆以博采众长的“钓鱼台菜”闻名,其特点是“清鲜淡雅,淳和隽永”,并讲究配以美景美器。钓鱼台大师傅的拿手菜包括鱼翅四宝、西式牛扒、乌鱼蛋汤等。在这次六方会谈中,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在钓鱼台为各国代表团举行晚宴。为照顾中外来宾的口味,宴会上的四道主菜是奶油鲜蘑汤、豉椒烧羊排、玛瑙鱼圆和砂锅素什锦,此外配以冷盘、甜点和王朝干红葡萄酒。这些菜式充分体现了钓鱼台菜中西合璧的特点,令各国代表赞不绝口。但也有例外,据说一些大肚量的俄罗斯代表认为菜式过于清淡,吃不饱,竟然要了双份。

600名记者

本轮六方会谈世人瞩目,成为国际新闻报道的焦点。据统计,参加采访的中外记者达600多人。外国记者中人数最多的是日本记者,有200多人。为了不干扰会谈,只有极少数记者能进入国宾馆进行现场报道,多数记者只能四处抓消息,或是到美国、朝鲜代表团等下榻的国际俱乐部饭店、朝鲜大使馆外拦截代表,或者干脆在钓鱼台东门外架起一排排“大炮”蹲守。

为了满足媒体的要求,中方在与钓鱼台国宾馆一墙之隔的钓鱼台大酒店设立了新闻中心,向媒体提供会议信息。各国代表团也经常在那里举行各式各样的新闻发布会和吹风会,藉以表达各自的立场。

上篇:伊战使布莱尔陷入窘境
下篇:帮少女妈妈完成学业阿根廷中学开托儿所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4/3/20040326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4-03/26/34640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