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西安机务段监控车间兼职工会主席孙永伟,大伙儿说谁家里有难事,都瞒不过孙主席的眼睛,说孙主席手里那本“宝册”是俺们的知心档案。
孙主席手里经常拿着一本“宝册”,很多职工开始并不知道里面的内容,时间长了,才发现孙主席把每人的思想动态、家庭生活状况都记录在案,谁家的难事出来了,孙主席最先知晓。车间职工李玉翠,夫妻俩原先都在孟塬折返段上班,后来调人西安,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可户口还未迁来,这可急坏了李玉翠,按规定,调入西安不到十年户口不能迁入,可孩子读书事大,就在李玉翠不知如何是好时,孙永伟拿着“宝册”上门了,他跑前跑后,向车间和段工会反映情况,还四处想办法,问题解决了,李玉翠的眉结舒开了,工作干劲更足了。
孙主席有个习惯,手里的那本“宝册”时不时要圈点、更新,他说这本职工小档案可不能记成死档案。每月,孙主席要家访一次,摸底对查后更新记录内容,顺便把职工在单位的情况向家属汇报,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并根据记录在案的新情况,及时化解家庭矛盾和生活危机。车间有位职工,患上了出血热,家里的积蓄花光后,还欠外债四万多元,俩人都是工薪阶层,为还债,俩人省吃俭用。为帮这位职工渡过难关,孙主席积极帮这位职工解决合适的工作岗位,还为他申请了困难补助。事情不大,却让职工感受到了工会的温暖。
孙永伟的“宝册”里,记录的内容大到婚丧嫁娶,小到刷墙铺地。这些看似普通的平常事,却常常让职工难以忘怀,于是,孙永伟又有了一个响亮而亲切的称呼——孙大哥。
本报记者 赵阳
通讯员郭建军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