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家山煤矿驻铜川转运站退休职工娱乐活动中心,一群老同志有的看报,有的下棋,有的打乒乓球,有的练毛笔字,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使他们的老年生活显得其乐无穷。触景生情,一位老同志兴奋地说:“环境的改善也就近几个月的事,要不是那次‘集体上书’,阳光说不定现在还没照到我们这儿呢!”
原来,陈家山矿由于近两年来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生产经营方面,对职工的关心显得少了些。居住在铜川市区的退休人员更因为远离矿区,两年都未享受春节慰问金和医疗报销待遇。于是,“忍无可忍”的14名老同志联名上书,反映问题。此信访件引起矿党政的高度重视,有关领导认真反省、研究后,派一名矿领导带队组织社保、离退办、信访办、工会等部门负责人专程赴铜川,与反映问题的同志座谈交流。在此基础上,召开专题信访会议,研究解决退休老职工反映的一系列问题,并形成会议纪要落实督办,使反映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与此同时,矿上投入资金设立退休职工娱乐活动中心,成立了党支部,丰富退休职工的老年生活,使他们真正体验到党的温暖和企业的关怀。于是才会有本文开头的场景。
因为上书,一批退休职工的问题迎刃而解。这是陈家山煤矿知民情、解民意,不断完善信访工作的缩影。
近两年,陈家山煤矿针对矿大人多,信访问题较为复杂的特点,一直坚持实行矿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去年一年召开信访专题会5次,矿领导参加信访接待96人次。主要领导亲自安排督办信访件3件次,全年共接待个人来访216人次,群体来访27批257人次,查办率100%。信访工作实现了由过去单一性接待处理改变为领导、部门联合接待处理的方式,信访部门对信访问题的推诿、回避转变为主动参与积极对待。
去年10月份,为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陈家山煤矿决定对位于〓石山下的23户职工临时住宅全部搬迁,大多数住户从个人利益考虑,不愿搬迁,16户家属多次到矿上上访闹事,矿上对搬迁户做了政策内很大的照顾,但有些人仍不满足,言辞激烈、做法过激,并有集体上访的打算。该矿党政工本着安全生产和群众利益兼顾的原则,审时度势,加大工作力度,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信息网络作用,做到工作到户,责任到人,从而化解了矛盾,保证了按期搬迁。
畅通的信访渠道,使小问题都能消化在基层,大问题都能得到规范有序的处理解决,防止了矛盾的激化升级,确保了矿区稳定,有力地促进了矿井安全生产,去年陈家山矿生产原煤一举突破160万吨,实现了陈家山人为之奋斗了24年的矿井达产目标。
今年3月26日,在铜川矿务局信访工作会议上,陈家山煤矿顺理成章被评为“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本报记者 刘公望 通讯员 刘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