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事换了一款新手机,把淘汰的旧机子送给上初中的女儿使用。笔者对此很好奇,他却说,“这有啥奇怪的?我邻居的娃上小学都拿手机了!”如今,收破烂的拿手机已不是新闻,手机成为大学生的基本消费品也司空见惯,可中小学生用手机还真少听少见。为此,笔者作了一番调查。
在某中学门口,笔者看到一名学生正用手机打电话,于是装作找人和他聊了起来。他说,家住得远,上高中后事又多,虽然校园里也有IC电话,可用手机还是方便的多,就给家人提出来了,于是爸爸就买了一部,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据他说,他们班已经有七八个拿手机的了,全校就更多了,好多是背着家长用积攒的零花钱买的,或者是亲戚送的旧机子。
笔者的一位朋友在某小学任教。他说,他们学校也有一些高年级学生用手机,平时都藏得很严,怕老师看见。偶尔他发现一个学生拿手机玩游戏,机子的档次还不低,他一问,那个学生却说是爷爷的,只是拿来“玩玩”。朋友说,中小学生用手机弊大于利,多数老师对此持反对意见,可就是苦于无法管理。
一些家长认为,手机毕竟属于较高档次的消费品,如果让孩子使用,一是对学习有一定影响,二是容易从小染上奢侈、讲排场的坏毛病。而另一些家长则认为,手机就是人用的,只要娃不玩游戏,不乱打电话,用用高科技又有什么不好?
目前,手机普及率不断上升,加上电信部门推出了捆绑、包月、亲情卡等话费套餐服务,相当一部分家庭出于联系方便,给孩子购买手机已渐成时尚,中小学校园里的手机族屡见不鲜。问题是,人们只看到手机带来的各种便利,却往往忽视了它对未成年人身心的不良影响和危害。
(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