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官前诗与官后诗

2023年10月02日

□文/山海夫

“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首人尽皆知的歌谣诗,至于诗的作者是谁,恐怕很多人就说不出来了。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一个叫徐九经的县令。表达了他愿意为民效力的态度。他还曾写过一首诗:“头戴纱帽翅儿,当官不省劲儿,平事儿我不管,专管不平事儿。”他专管损害百姓,欺善压良的事儿,这样的官不论是在什么时代,都可以作为一个好官来看待。专管不平事儿,这一条就令人肃然起敬。如果老百姓有冤无处诉,这样的官白占了这个官位。见危害群众利益的事不管不怒,这就是一个失职失良心的官。这样的官,在徐九经的眼里,不如回家卖红薯。这诗是良心的呼吁,这一呼吁可以说回声不绝,震动官场和社会,唤醒更多为官者的良知。专管不平事儿,这更是一句铮铮有声的正义之言,是官场侠义。这个官场侠义,就是抚弱抑恶的正义,也是做人的一副肝胆。这是以正义的拳头对待邪恶,这才是真正的官威。试想,如果真正地树起这样的官威,正义会得到申张,邪恶会得到压制。那些成天忙忙碌碌、出入小轿车的官不乏为民服务、管百姓事儿、管不平事儿的,但也有一些是不管百姓事儿的,那些对不平事儿不管不怒的官,实不见徐九经那样的“官威”。还有一位叫郑板桥的县令也有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忧民之苦,拳拳之心,不能入眠,这样的官才堪称“父母官”。这些都是官前诗,就是说,身在官位上所表达的情感,不是掉官后假惺惺的眼泪,更不是丢官后的牢骚诗、忏悔诗。

还有一些是官后诗,就是丢了官后写的诗。这里有大贪和珅的代表作:“夜色明如许,嗟余困不申。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这是和珅在狱中写的伤怀诗。他想的不是百姓疾苦,是丢官下狱的个人伤感。被人称为“红包书记”的福建政和县原县委书记丁仰宁,他的座右铭是:“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结果进了狱。他在身陷囹圄后写了一首诗:“三年光阴似飞梭,断送前程一瞬间;不该当初图名利,党的重托抛一边。”他当官想的不是百姓疾苦,当官就是为了个人发财,这样的官,你就别想他能为民作主,更不可能有气魄喊出“专管不平事”了。广西玉林市原市委书记李乘龙狱中作诗:“钱遮眼睛头发昏,官迷心窍人沉沦,功名利禄如粪土,富贵荣华如浮云。如君能出赉赦手,脱胎换骨重卧薪。”这是一首忏悔诗,可怜兮兮,远不如“回家卖红薯”快哉。

上篇:毛泽东:一日三函索《梅花》
下篇:红线女和华山夫妻情缘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4-06/11/22385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