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红线女和华山夫妻情缘
□文/顾育豹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在丈夫去世多年后,历尽艰难,终于和写下诸如《鸡毛信》、《踏破辽河千里雪》等作品的著名记者华山结为幸福伉俪。
结婚前夕,在北京的一次文化工作接触会上,原名为邝健廉的红线女仔细打量文革后复出的华山时,不禁深深惊讶于岁月风霜并未在对方面庞上留下多少刻痕。他看上去还像当年一样满头黑发,神采奕奕,和蔼可亲。一位是声震海内外的表演艺术家,一位是叱咤风云的新中国著名记者,此时此刻,他俩隔桌而坐,交谈的却是人生的另一个重大话题,这将决定他们后半辈子的新生活。红线女生于1927年,她和华山都不年轻了,都希望这是一次严格意义上的“终身大事”。燧石相撞时,会发出剧烈的声响和火花,而心灵的撞击,却只有火花,没有声响。见面的时间要结束了,华山站起来,专注而深情地望着未婚妻,轻声地对她耳语:“邝健廉,红线女,你这两个名字真美啊,我都喜欢,允许我交替着称呼你好吗?我要告诉你的是,我的孩子们都很尊重你,我也会尊重你!”这言语就像华山本人:朴实、厚重、诚恳,值得信赖。红线女忽然感到浑身的血液在奔涌,她有许多话想对他倾诉,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她只是同样专注而深情地迎住他的目光,使劲点头……
红线女和华山婚后的生活和谐、幸福。多少个美丽的黄昏,他俩在院子里散步,依偎着坐在花径旁研讨红线女代表作《昭君出塞》,策划如何创作新王昭君形象。1984年10月,华山肝病突然恶化,被送医院抢救。华山是个坚强的人,他不怕死,然而他不想死,因为他还有许多东西要写。而此次患病,肝大出血,又得了胸椎严重损伤,下肢瘫痪,胸膈膜下完全失去知觉。此后的近一年里,华山只有头脑是清醒的,两只手还有正常感觉。就是病重至此,他仍然坚持写作。作为妻子,红线女就成了他的眼睛,他的心灵!常常是华山写好了稿子,红线女就立刻拿过稿子读给他听;或者丈夫口述,妻子及时记录、整理,最后文章再由丈夫一字一句地斟酌修改。这样,华山终于完成了《我当记者》、《青青的海罗杉》等著作。这些作品也都凝聚着妻子红线女的心血。
在最后的日子里,华山常常担心有人要抢走他的笔。他总是把笔紧紧地握在手里,甚至睡着了也不松手。红线女看了既感动,又怜惜,便替丈夫缝了一个布笔袋,把笔装上,挂在他的脖子上,直到逝世。1986年4月20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红线女为悼念华山逝世周年写的散文《插柳岳西》。这是她从丈夫墓地返回时,在太原停留的两个夜晚泣泪写成的。文章尽情抒发了她对巍巍太行和华山的无限深情。红线女那纤弱的身躯,蕴藏着多么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华山有知,当会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