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日常生活中,常常可能会碰到许多令人烦心的事情,比如许多窗口单位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冷漠,有些单位的服务细节不够完善,还有些单位对你的投诉推诿踢皮球……窗口单位的形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缩影,加快整个社会的人文进程,是窗口单位和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报记者兵分多路,对交通、医院、电信、政府等多个部门进行了暗访,以群众的视角,向读者展现窗口单位的工作作风。
凌晨6时,省中医医院住院部各楼层的护工便开始打扫卫生,从楼道、水房、厕所到一个个病房。此时在一楼门诊大厅挂号处前患者已开始排队等候挂号,是专家门诊号,患者大都是慕名而来。到7时多,排队的人多达40至50人,负责挂号的两名工作人员一个操作电脑,一个收费找钱,十来分钟后,排队挂号的人就不见了。
该医院一楼设有两部电梯。西侧的一部老化多病无法正常工作,已下岗多日。这样,东侧的电梯便格外繁忙,不堪重负。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时段,电梯口等候上下的医生、护士和患者家长拥挤一团。原来在一楼排放的长椅子也不知去向,人们只好长时间站立。电梯换气扇功率不足,起不了多大作用,加上人多闷热气味不佳。最要命的是电梯里没有安装应急电话,一旦出现故障不知如何正常有效排解。
八时上班,各科室、医生、护士准时工作,胸前工作牌以及工作服均穿戴整齐,符合规范要求。一位来自高陵的患者携带了一大袋子水蜜鲜桃,他悄悄地说,是送给为他老婆看病张大夫的。“不收怎么办?”会收的,他肯定地讲。自家产的东西也值不了几个钱。
十一时半,在医院食堂里陆续有人用餐。该院只有一家食堂,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在这里吃饭。从前食堂办得蛮有特色,引入不少小贩前来经营,花色品种有20个以上,价格适中吸引了许多人就餐,不仅是本院的,还有外单位的。现在食堂经营改革了,花色品种大为减少,单调没有变化。一些品种菜单上有,可实际上都没有。不少医生和住院患者常为去哪里吃饭而发愁。 (柳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