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菡子·
从今年5月份起,41岁的陈星羽在咸阳市街头拉起一条“工程师精擦皮鞋”的横幅,干起了擦皮鞋的营生。
一时之间,媒体哗然。一些类似的例子被人们屡屡提及:比如,去年北大才子陆步轩街头卖猪肉,又比如,今年早些时候,上海招来了第一批大学生保姆。社会在高度关注这些事件的同时,发出了不少诸如“学非所用,这是社会的悲哀”之类的感慨,但笔者认为,在社会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不妨试着以更平和的心态来看待类似事件。
这位敢于拉出横幅的工程师擦鞋匠,显然已经克服了自身角色转换带来的心理落差,并希望借此吸引媒体和公众的视线,这无疑是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的聪明之举。而他打出的广告语:“工程师精擦皮鞋”,其实还包含了“以更彬彬有礼的态度提供更周到完善的服务”这样的潜台词,以此为“卖点”,相信会对他招徕生意大有裨益。
事实上,无论是工程师擦皮鞋、北大毕业生卖肉,还是大学生当保姆,自己挂起横幅吸引注意或是被媒体挖掘见诸报端的也许还只是冰山一角。社会的发展,让人们的选择与被选择都更趋多元化。我们的父辈可能一个职业干一辈子,可是,在今天的人群中,不断调整和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已然成为一种常态。在此过程中,你可能越飞越高也可能落入低谷,第一次变迁在带来获取更大成功的可能性的同时,也必然有一定的风险伴随。而要增强心理承受力的不仅是每个身处变迁中的个体,还包括公众。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甚至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历经摸爬滚打,有朝一日成为民营企业家,并以客座教授身份登上大学讲台的例子已经不值得惊奇。同样,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被浪头掀翻,从科研人员、民企厂长到成为街头擦鞋人,这样的人生轨迹人们也应该可以淡然视之。如果还抱有那种“大学生就该如何如何”、“小学生只能如何如何”的看法,无疑是过时了。
谁能否认,一个赤手空拳闯天下最终跻身富豪行列的人本身不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谁又能否认,一个敢于拉出“工程师精擦皮鞋”横幅的人,有朝一日不会将这个“营生”做大做强,办起一个精擦皮鞋国际连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