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积极为贫困地区改变面貌出主意、想办法、努力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这是我省开展“两联一包”扶贫活动中的中心工作。截至目前,全省77个扶贫团共筹资6941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911个,建基本农田11万亩,修人畜饮水工程391处,架设农电线路211公里,修建乡村道路690公里,捐献钱粮衣物价值1000多万元。
我省有50个国家级、27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共有1070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尚有近60万贫困人口生活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恶劣环境中。为帮这些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致富,40名省级领导和273名厅局级干部率先垂范,经常深入到贫困乡村,检查指导扶贫开发工作。77个牵头单位选派一批高素质的处级干部到贫困村中挂职锻炼。740个参扶单位共选派2000多名干部驻点,开展帮扶工作。
据了解,各级帮扶干部下到农村基层,不但帮当地制定扶贫规划,还引导贫困户发展主导产业,开拓致富门路。西北石油管道公司、利君集团等单位分别投入资金定点包扶村民购买小尾寒羊,采取“给母还羔、签订合同、滚动发展”的养殖模式;省水利厅发挥自身优势,向商南县投资1077万元,实施工程8类22项。国电西北公司投资213.81万元,为镇巴县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工程。上述项目,为农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各参扶单位还按照“治穷先治愚”的思路,先后培训各类人员12万人次,修建希望小学112所,校舍1311间,救助失学儿童1931名。此外,送温暖献爱心也在参扶单位中表现突出。去年大荔县遭洪涝灾害,西铁分局是包扶单位,全体职工在10天内捐款20多万元,捐物近六万件,由工会主席杨志华带队亲自送到灾民手中。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