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兵马俑发掘30周年和秦兵马俑博物馆开馆25周年之际,国内外100余位学者日前云集陕西,召开秦俑学第六届学术研讨会,对秦俑进行再次审读和研究,并提出一些新的观点。会上,秦俑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研究员再次为项羽“申冤”,他提出秦俑坑虽存在火烧痕迹,但并非项羽所为。
秦陵封土层无掘扰迹象
据了解,一些文献曾记载“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项羽入关发之(指秦陵),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等。不少学者认为文献中记载项羽掘始皇帝冢,便由此推断项羽掘秦俑坑;项羽烧了秦宫室,自然推断项羽也烧了秦俑坑。
刘占成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历史的记载不一定等同于历史,我们只能把它作为研究的参考,而不能作为判断的直接依据,更不能作为最终结论”。
考古勘探显示,秦始皇陵的封土层并没有被掘扰破坏的迹象,而且封土上也仅发现了两个直径不足1米的小盗洞,这从考古学角度否定了项羽大规模揭顶开挖秦陵的可能性。此外,在秦陵封土中还发现了大面积的强汞异常区。汞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如果陵墓内确实遭到项羽大军的劫掠和焚烧,那么,墓内的汞早年就已挥发干净,根本不会形成今天封土内的仍有规律性分布的汞异常区。
刘占成提出六大悬疑
一、从已清理的俑坑看,每个俑坑门道的封门木遗存保存完好,没有发现项羽大军进坑的入口;
二、按理说,俑坑内兵马俑排列密集,对破坏者来说,进入俑坑后必然会推倒或蹬倒陶俑,这势必造成俑的依次叠压,可发现的俑坑中,东倒西歪的兵马俑,大部分是由于坑顶下塌而造成的;
三、没有发现兵马俑身上有打击点,这与项羽大军进坑打、砸的情景是不吻合的;
四、没有发现破坏者的足迹;
五、坑内文物的移位和缺失并没有那么严重;
六、俑坑的棚木痕迹保留完整,没有发现零乱或折断的现象。
目前在秦陵陵区共发现大小不一的陪葬坑180座,能确认的被火焚的也只有6座;推测可能被火焚的也只有5座而已。刘占成认为,把这一悬案嫁祸于已作古的西楚霸王,实在不公。 (文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