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不宜全盘否定高尔基

2023年12月19日

屈超耘

以前只知道高尔基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学事业的奠基人,近些年来,由于前苏联一些档案的陆续解密,这才知道他老先生既做过不少好事,也做过一些坏事。他既有值得后人尊敬、效法的一面,也有不足为训的一面。其一生的作为就像一面镜子,很值得一切名人、特别是大名人作“正衣冠”之用。

高尔基的中前期,是一位具有独立思想的作家,他出生于木工家庭,年轻时流浪俄国各地。1892年发表作品,描写俄国人民在沙皇统治下的悲惨生活。1901年之后,数次被捕,但革命意志弥坚,从而和列宁结下深厚情谊。十月革命后,他一方面对革命的成功欢欣鼓舞,但依然保留着独立思考精神。1918年,他把自己在《新生活报》上发表的48篇充满人道主义声音的文章结集定名为《不合时宜的思想》。接着又发表了许多今天看来是震聋发聩而在当时是反潮流的文章,从而又与列宁发生了严重冲突,以致列宁要求他移居国外,并告诉他:“如果你不走,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送你走了。”他只好移居意大利。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千方百计地鼓动高尔基回国,为了达到目的,发动政府和各种社会团体给高写信,以打动其心。而当得知高愿意回国时,联共中央决定在全国掀起欢迎运动且规模十分宏大。而在返国后,其一家的生活必须品,和政治局委员享受同一待遇。更有甚者,在斯大林的提议下,竟把大工业城市下诺夫戈罗德更名为高尔基市,该市所在的州也改名为高尔基州。就连莫斯科艺术剧院也改名为高尔基艺术剧院了。

享受了上述优厚的待遇和特权后,高尔基开始变了,给斯大林政权大写配合性的文章,成了一个蹩脚的啦啦队。在“与富农斗争”(实际上很多的不是富农,而是在“新经济政策”中受益而富起来的人)中,高尔基喊出口号就是之后连中国人也跟着喊的“敌人不投降,就让他灭亡”。在审判所谓“工业集团”时,他又立即写文章呼应,说:“读到那些关于恶棍的报告,我怒火填膺。”在审讯孟什维克人士时,他不但带头拥护,还在一封信里这样夸奖:“斯大林干得多漂亮哪!”

应该说,高尔基做的上述事,是他人生中的污点。但是,斯大林并不是很满意。因为,他其所以重视高尔基,不单是希望他写几篇轻描淡写的配合性文章,而是有更多更大的要求——这就是要他写一本赞扬斯大林的专著,希望通过高尔基的手和他巨大的世界名望,把他塑造成列宁当然接班人的书。可高尔基就是高尔基,他有他的做人底线,他决不昧良心给斯大林写传略。他采取的策略是拖。斯大林等得不耐烦了,便多次叫照顾高尔基生活的亚果达去催。实在达不到目的了,斯大林冲冲大怒,开始在精神上折磨他。1934年冬,高尔基申请到意大利过冬,被拒绝,接着,高建议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魔鬼》,不但得不到允许,斯大林还授命《真理报》发表文章,严厉指责他的“自由主义”错误。之后,高再次申请去意大利,还是被一口回绝。这么一来,他彻底绝望了,说:“我实在太疲倦了,好像他们把我圈在篱笆里,我走不出去,我落在陷阱里。”1936年6月,一代文学大师的高尔基,终于忧郁而死,终年仅68岁。

我其所以把本文题目定为《不宜全盘否定高尔基》,是因为最近有人写文章,把老先生作为被权力招安的典型例子批判。我觉得此说欠妥。纵观高的一生,他有着特立独行的一面,不畏权势,不求苟活。但也有不光彩的一面,特别是在斯大林的一片欢迎声中重返苏联后,因享受特殊优待而被人家当枪使,这实在是文人庸俗性的大暴露。尽管这样,高尔基终于没有走得太远,在关键时刻守住了思想独立的底线,宁愿和斯大林交恶,也不写吹捧、奉承他的书。这样,虽然郁郁而终,却保住了名节。中国有句流传很广的俗话:人生在世,孰能无过。用这句话衡量高尔基,我觉得不宜全盘否定他,还是一分为二对待为好。当然,从前说他是“苏联文学事业的奠基人”,过头了,这顶高帽子应该摘掉。

上篇:陶渊明的《挽歌》
下篇:不妨读读家训类书籍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4-09/03/34954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