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9月03日
人物·读书
04

不妨读读家训类书籍

频阳客

关于书,香港作家董桥有如是俏皮语:“字典之类的参考书是妻子,常在身边为宜,便是翻了一辈子未必可以烂熟”。诗词小说只当是可以迷死人的艳遇,事后追忆起来总是甜的。又长又深的学术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点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可谓书生论书作书生语,只要说得有趣有味,确切与否倒在其次了。但不知为何,作为我国一种独特文化现象,源远流长横贯亲情血脉的家训类书籍,董桥先生却未涉及。或许此类书籍总令人联想到板正严肃的老父亲,而董桥的那一连串以女性设喻的文字,惟有小心规避了。

顾名思义,所谓家训类书籍(包括家书),自是以家人晚辈子弟为其训诫规劝对象的。不过,一旦这类家训因其社会需要,“走”出家门,成为公共读物,那么,这种家庭行为规范也就变成一种文化现象,具有社会意义,或是对当时主流文化(儒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和细化了。据相关资料介绍,由此上溯二千数百年的先秦时期,便已有《太公家教》等书问世。不过,认真以做学问眼光,将家训纳入严密系统化轨道,足以垂范后世的第一部专著,当推北齐时期颜之推撰写的《颜氏家训》。这位曾在北齐、北周和隋朝出仕为官的沧桑老人,不消说早已见惯政治风光,阅尽人间世情,在做人处世方面,可谓金刚不坏之身了。惟其如此,他的危机意识也就更加强烈:在他百年之后,子孙们还能不能循规蹈矩,道德立身?抑或磨砺其志,读书上进?家庭成员能否和睦共处,相帮互助,维护家道不致于过早衰落……而在当时,由于富而骄,奢而败,或自我放纵不知收敛性情而招来灾祸者,并不乏见也。于是乎,老人披览资料,爬梳思路,严格体系,为家人也为后人留下一部家训专著,“以为汝曹后范耳。”

自颜氏开此滥觞,家训书遂层出不穷。诸如北宋的司马光,南宋的赵鼎、陆游,元代的郑文融,以及明清两代的诸多名流,都有此类书籍传世。诚然,由于时代局限,这类书都是以儒家为其指导思想,但在弥漫书中的温暖亲情中,作为长辈对子女的那分苦心,那分希翼,那分体贴,抑或规劝和批评,加上过来人的经验和智慧,对子女的为人处世,品德成长或立志成才,不也不可或缺,大有裨益么?如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其子纪泽:“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故“切不可贪爱奢华”云云。他在另一封家书要求子侄们“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并做到早起,有恒,持俭和立态。同时,此类家书的作者,尽管当时多做着高官,地位显赫,但其文字却往往透露出一种平常心,乃至历史清醒(如“积财愈多,积祸愈大”之类)。这种心态尽管微却妙复杂,抑或对财富(包括权力)所抱的惶恐感,对今人来说,从中亦受益多多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