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决定于2004年12月31日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陕西省人民政府第一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同时,于9月6日召开了全省经济普查宣传工作会,就全省的普查前期工作做了通报,后期工作做了部署。可以看出政府对此事很重视。那么公众又如何看待这次普查呢?
建国后全国首次经济普查
涉及行业广调查内容多
建国以来,全国从未进行过一次经济普查。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并与国家编制五年计划更好衔接,推进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调查体系的综合配套改革,国务院决定于2004年12月31日(标准时)进行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据初步测算,此次经济普查的对象共涉及我国境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500多万个法人单位、700多万个产业活动单位和2300多万个个体经营户,普查范围包括了除农业以外的19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90个行业大类、378个行业中类和875个行业小类。
2003年,我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86.7%,但目前,我省对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状况掌握不够全面,统计工作比较薄弱。此次普查就是要彻底查清第二、第三产业的家底,推进经济决策的科学化,满足社会各界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据初步测算,我省这次经济普查的对象,共涉及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17万多个法人单位,23万多个产业活动单位和120多万个体户。普查共设普查表9套20多种,既涵盖现行统计制度范围内的所有工业、建筑业、基本单位、第三产业等多项内容,也包括正常统计制度以外的交通运输业、居民服务业以及个体户。
经济普查社会认知率较低
个别企业和个人有顾虑
12月31日是全国经济普查标准时。我省今年上半年也开始了前期准备,但目前,知道经济普查的公众并不多。记者随机问了几十个企业负责人、个体户,他们均表示不知道。造成经济普查社会认知率低的原因在于宣传力度不够。目前只有省级试点地区——商洛市商州区进行了系列宣传,其他地区尚未启动经济普查的宣传工作。
记者同时了解到,这次普查涉及到服务业和个体户,由于首次普查缺少历史数据,数据来源渠道也不规范,部分经营者对普查有顾虑。西安建国路一个体户听说后表示,不愿意如实申报,怕成为日后纳税依据;另外,首次普查基础资料不健全,普查的部分指标又涉及企业的收入、利税、成本等财务机密,企业很敏感,有可能不如实申报。尽管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反复强调这次普查不会泄露单位商业秘密,也不会成为收取税费的依据,但公众的担心犹在。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说,他怕说实话吃亏,报假数据又良心不忍。有交通运输业的业主怕自己的“家底”在普查中露了,被同行知晓。对此,普查办公室有关领导表示,虚报、伪造、篡改数据等行为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
本报记者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