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长期以来,对困难职工的救助一直是各级工会组织的重中之重,也因此,工会组织比较清楚地掌握着困难职工的底子。今年,困难补助改由所在社区属地发放,由于社区和工会之间衔接得不够,致使部分困难职工救助落空。
位于西安市西郊丈八北路上的西安新华橡胶总厂,在册735人(其中705人下岗),离退休职工609人,由于从1996年10月起一直停产,仅1996年至1999年间,就欠发职工工资300多万元;近10年来职工的医疗费从未报销过,今年1月才为职工办理了医疗保险,职工生活一直非常困难。据该厂工会一位同志讲,以往逢年过节,各级工会组织就会下拨专款进行救助,因此,企业救助面还比较大。可从今年起,工会救助只能作为辅助形式,对困难职工的救助划归民政和劳动部门,由社区进行属地管理,而长期以来,社区对辖内职工一直未予重视,也不了解情况。而现在企业职工要纳入社区,西安市的政策要求,一年缴纳50元钱,一次性得交够10年500元,新华橡胶厂目前的状况根本缴不起这笔钱,于是,那些往年还能多少拿些慰问金或慰问品的困难职工,今年普遍反映得不到任何补助。
与新华橡胶厂职工难以纳入社区管理的情形不同,有些企业是不愿意将职工交给社区。据了解,桃园路街道办辖内一些社区工作人员到相关企业了解住地退休职工底子,竟时不时碰钉子,一是有些企业不愿将他们认为的“肥差”让给他人。二是有些企业部门害怕因此无事可做。社区掌握不到职工的生活情况,必然影响社区的救助工作。
另外,部分困难职工因没固定的住处,要么租住城中村,要么退休后就回农村居住,尽管生活困难,但却根本得不到任何救助。
据了解,今年西安市政府拿出150万元对困难群体进行春节救助,此举体现了政府对困难群体的关心。然而,如果因为渠道的不畅而使一些本应该得到救助的人落空,那么必然会使这一好事大打折扣。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