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 据最近的一次全国性调查发现,国内填写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比国家实际培养的人数多出50万。这就意味着至少有50万人可能持有假文凭或伪学历。
针对学历、文凭造假现象,有人大代表提出,我国法律没有针对办理、贩卖、伪造高等学校学历、学位证明的行为的专门处罚规定,处罚力度不够。专家建议在刑法中增设“伪学历罪”,明确伪造和贩卖学历、学位等文凭证书的定性、罪名、处罚等有关法律条文,以此作为惩治学历造假的法律依据。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薛瑞林表示,法律上虽然没有“伪学历罪”单独的条款,但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曾发布司法解释,对于伪造高等学校学历、学位证明的行为以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定罪处罚。
据了解,我国法律虽然对伪造假文凭者给予惩罚,但对于那些购买和持有假文凭和假学历的人却没有制定处罚规定。法律界人士呼吁,通过立法来对使用假文凭、假学历行为进行惩处将更有利于遏制文凭造假现象。
律师邱宝昌指出,用假文凭的人其实才是假文凭的最大受益者,需承担更大的法律责任。国家应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或法规,使他们不仅承担行政上和民事上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