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五大名窑”是指汝、官、哥、钧、定,并且都为宋室宫廷烧制过御用瓷,故把这几个窑合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一、北宋汝窑
汝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因宋代宝丰隶属汝州,所以称为汝窑。汝窑所产瓷器称为汝瓷。
汝官窑瓷器的特征是:(1)胎体较薄,胎色为灰白色。(2)釉色主要为淡天青色,青中闪蓝,色调有一定的深浅变化,有时呈粉青、灰青等。釉有明显的乳浊感。(3)釉面有细密纹片。此举开片纹装饰瓷器之先河。(4)采用满釉支烧工艺。汝官瓷凡属盘、碗等圆器均施满釉,器里器外、口沿及足部均不露胎,采用支钉窑具支烧,支痕点为“芝麻花细小挣钉”。
汝官窑烧制时间很短,传世品,目前所知全世界各大博物馆所存不足百件,极其珍贵。
二、官窑
北宋徽宗政和年间,朝延在京师自置窑烧造瓷器,名曰“官窑”。官窑所产瓷器称为官瓷。由于当时京师在汴京,世称“汴京官窑”;高宗南渡后,在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设立新窑,是汴京官窑的继续,因此称南宋官窑。
1.北宋汴京官窑。在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千百年来,由于黄河的多次决口泛滥,汴梁城遗址早已淹没于泥沙之下。汴梁城址在今开封市地下6米处。在传世品中,目前也无法辨认何者为北宋官窑器物。
2.南宋官窑。
(1)修内司官窑:窑址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凤凰山老虎洞,该窑址距南宋皇城城墙不足百米,距南宋郊坛下官窑约2.5公里。产品特征以厚胎薄釉、厚胎厚釉为主,薄胎厚釉少见。胎的颜色有香灰、深灰、紫黑等。釉色以粉青、米黄为主流,还有翠绿、灰青等色。釉质晶莹,有玉质感。器型有碗、盘、杯、罐、碟、壶、洗等日常生活用器,另有觚、琮式瓶、香炉、熏炉、器座、花盆、灯盏等。
(2)郊坛下官窑:窑址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南郊乌龟山一样。产品制作精致,胎质细腻,釉层丰厚,乳浊性良好,晶莹似玉,胎体较薄。胎有黑、深灰、浅灰、米黄各色。釉色有粉青、深粉青、月白、米黄、深米黄等。釉面有大或小开片,但不见大小纹片相结合的品种。
三、南宋哥窑
哥窑名称的得来,相传是南宋时浙江龙泉县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俩各主一窑,生一所烧者为哥窑,生二所烧者为弟窑。哥窑之名即由此而来。哥窑所产瓷器称为哥瓷。但哥窑的窑址迄今尚未发现。
传世哥窑瓷器胎厚薄不同,胎质又有瓷胎及砂胎之分;胎色也有黑灰、深灰、浅灰、土黄等几种不同的色调;釉色以灰青为主,也有炒米黄、浅灰青、浅炒米黄色。以釉面纹片为装饰手段,釉面多开碎片。有大小纹片相结合者,大纹片呈黑色,小纹片呈黄色,世人称之为“金丝铁线”。
哥窑由于窑址尚未发现,至今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上) (杨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