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忻·
当前,企业对信用的需求很大,各种机构建立的信用服务组织很多,两者出现了畸形的供需矛盾。企业需要的信用服务没有人提供,信用服务组织提供的,企业又不感兴趣。
一位信用工作者说,有些事情说起来容易,但具体做起来就会发现难度很大。按照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教授吴晶妹的说法,在社会信用体系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在监管环节,信用行业是否需要监管?由谁监管?监管原则是什么?在市场环节,什么是信用市场?信用产品是什么?信用产品的质量如何控制?在体系环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究竟都包括什么?在立法环节,信用法律体系包括哪些?在应用环节,我国信用经济的公共性是什么?在人才环节,信用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在信用教育环节,信用管理专业教育包括哪些内容?这些不确定因素体现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两种倾向。或把信用的概念抽空,把信用工作虚化;或把信用变成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头装。形成了什么都是诚信,什么又都不是诚信的状态。现在看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许多具体、细致、复杂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信用既不是“空壳”也不是“箩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