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筹建的陕西第二毛纺织厂,是国有中型粗纺企业,在册职工1194人。1998年,由于纺织市场的疲软和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被迫实施了全面停产,一千多名职工下岗。昔日机器轰鸣的厂区一下子沉寂了,一千多名职工转眼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
千余名的下岗职工感到了困惑:以后的日子怎么过?!焦虑、浮躁、不安甚至不满的情绪在职工心中涌动。在这种情况下,厂党政工及时转移了工作重点,把尽快实现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切实解决职工生活困难,维护企业稳定作为头等大事。在企业停产3个月后,二毛厂迅速成立了“下岗职工管理中心”,动员职工进“中心”,为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到1999年3月,全厂进“中心”的职工达到了1156人。
为了鼓励下岗职工积极再谋职业,中心免费提供了再就业技能培训。从1999年至今,开办了各类培训共35期,包括市场营销,足部按摩,服装剪裁等项目。其中有70%—80%的下岗职工都参加了培训,甚至有不少职工参加了好几期培训,学习多种技能。厂领导还在他们中间,一年评选两次再就业先进和再就业标兵。原染整车间的周文华就是这样一位再就业的标兵。周文华1984年参加工作,进入陕毛二厂的染整车间。在车间,他是企业生产骨干,操作能手。然而在面临企业全线停产的状况下,他也不得不下岗。当时,周文华也陷入了迷茫和失落之中:除了会操作染整设备外,一无所长,也没有文凭,早已过了而立之年,今后的生活怎么办啊?在厂领导和朋友的教育与劝解下,他感到,眼泪换不来衣食住行的开支,与其坐着等工作,还不如出去闯一闯!周文华在火车站附近卖起了鸡蛋。他暗想,自己在厂里各方面的工作都走在前面。如今虽然下岗了,只要依法纳税,热情服务,公平交易,没有干不好的事。凭着这股子劲儿,周文华一直卖鸡蛋到现在。由于他业务熟练,货真价实,信誉高,回头客也相当多,生意自然是越做越红火。在2001年,周文华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说,人虽然下岗了,可思想不能下岗。其实像周文华这样在下岗后还申请入党的职工,还有很多。二毛厂自1998年全线停产后,发展了65名党员,其中下岗职工就有45名。二毛厂的党委书记耿民安说,这些职工虽然下岗了,但他们认为二毛厂还是他们的家,他们信任、依靠着二毛厂。耿书记说,国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这些职工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为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他们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些下岗职工,真是新世纪最可爱的人。 实习生 蒲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