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茕茕栖身破屋里 咫尺相隔难相聚

长安区牛郎织女石雕处境堪忧

2023年10月04日

牛郎织女的动人爱情传说,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而汉代所雕刻的牛郎,织女石像就在长安区斗门街办辖区,当地群众尊称这两位神话人物为“石婆”、“石爷”,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石雕艺术品之一,也是汉昆明池曾经繁华兴盛的历史见证,1956年被列为省级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然而,近日记者在长安区斗门街办采访时发现,“石婆”、“石爷”雕像并未得到有效保护,尤其是“石爷”身居破屋,景象凄惨。当地群众呼吁有关部门应尽快对这一珍贵文物加强保护,让“牛郎织女”七月七鹊桥会成为我省的一个旅游品牌。

据考证,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为征讨西南诸国,训练水军,在今长安区斗门镇开凿昆明池,池畔东西两侧分别立有牛郎、织女像,隔河相望,“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自汉代起,牛郎、织女的美妙传说便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当地修织女庙设案供奉,千百年来香火一直很盛,后古庙被夷为平地。上世纪80年代,当地村民在今天的长安区斗门街办南沣村自发重建小庙,取名“石婆庙”。

记者看到,安置在庙里的织女像高2.5米,为花岗岩圆雕;刀法粗犷,厚重朴实,虽历经几千年沧桑,但人物容貌清晰可见。因为是群众自发所修,“石婆庙”设施简陋,四面漏风,织女像被存放在光线黯淡的小庙一隅。由于出于对坚贞爱情的向往,每年都有成千上万来自各地的信男善女来此膜拜。78岁的刘兴文老汉在此看庙数年,他告诉记者,“石婆庙”早就该修缮了。但由于没有资金,只能让“她”栖息在此。

麦收前夕,记者与在此帮扶的西安市纪检委李鸣生处长及村干部驱车数公里,又来到牛郎像所在地。牛郎像被摆在一个停产的棉绒加工厂内,栖身于一个小小的破砖楼上,处境更为凄惨。其四周环境脏乱,垃圾遍地。牛郎像就像得了“牛皮癣”,浑身上下斑斑驳驳,下巴、胸部变得肮脏不堪。由于“石婆”、“石爷”如今分别属于不同村落,也给保护和旅游开发带来了困难。

“牛郎织女”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并称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宁波的梁山伯庙、山海关的孟姜女庙、杭州的雷峰塔,都已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据专家考证,古都西安的这两尊牛朗织女像为全国仅有,历史悠远,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如何保护开发这一人文历史景观,值得有关部门思考。 □郁文

牛郎“石爷”

织女“石婆”

上篇:广告
下篇:“整治市容”何以让弱势群体心惊胆寒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5/6/20050617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5-06/17/23500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