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失·
我敢打赌:一个男孩和一个男人,都一样地需要避孕套,不同的是,前者是为了吹气球玩罢了。我甚至听一位女士说,她小时候也吹过避孕套,感觉比一般气球结实得多。
作为商品的避孕套,在被发明之前,没有人需要它;及至发明出来,还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普及;如今的城市街头,常常可见避孕套自动售卖机挂在墙上。
这是可喜的。它似乎说明了这样一个小道理:发明是需要之母。
我不想将这篇闲文弄得很沉重,我只是想胡聊一通我置身其中的这个商品社会——这个社会每天的广告量很大,在各种媒体上形成铺天盖地的势头。广告中包含了无数的商品,体现着人类无穷的需要。我曾经比较关注那些花花绿绿的东西,它们的确有其诱人之处;如果不是钱包制约了我的欲望,我敢说我家的后院会成为商场。有一个词叫“物欲横流”,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我怀疑就是从广告和商场里来的。
在这个社会上,想做一个清心寡欲的人很难,除非你去非洲某原始部落,否则,外部的影响将始终牵扯着你的欲望。除了食、色二欲,如今人们的很多欲望并非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冰箱于一般家庭还是奢侈品,但看见邻居有了此物放咸小菜,我家也就开始攒钱要买,买回来干什么?同样是为了放咸小菜。
商品社会是一个制造欲望的社会,原本安静的人,会因为附近一个人拥有的东西而失去内心的平衡——他会觉得他也需要那么一个东西。其实,面对这么多商品,我们究竟要依靠其中的哪些维持生存呢?这个答案很简单,就不说了。如果你心中已经有那么一个答案,再回头看看这些商品,或许会产生可笑的感觉:其实,很多商品是依靠我们而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