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阳人·
2004年8月10日,郎咸平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指责顾雏军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并强烈建议:停止以民营化为导向的产权改革。郎咸平的质疑和抨击,被看作是对以产权改革为表征的国企改制该不该继续深入、20多年来国企改革是否已走向权贵私有化的严厉拷问。
由于要做这组系列报道,我们接触到大量国企改革案例,了解到大批国有企业在改制后纷纷倒下,我们也不禁生出如此的念头:国企改革到底是规则的问题还是参与者违反了规则?是否应该因少部分人的违规而全盘否定改革的思路?在当下国企改革“法制缺位”的背景下,是否仅仅因为中国法制体系相对滞后,就要叫停改革的探索?
在目前的体制下,国有企业不仅效益普遍低下,即使有些国有大型企业有一定的利润率,很多也是靠行政性垄断及其行政职能而来,更主要的是基于社会和政治层面的公平考虑,强大的不成比例的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的存在本身,就在制造严重的市场不公平。
丧失效率和公平的国企,只有引进市场竞争。引进的前提就是,国有企业必须进行所有制转换,国有资本必须大范围退出。即使国企改革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并不妨碍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继续进行下去。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当下,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国企改革将进入规范阶段。
在问题中前进,在前进中解决问题,如果非要等到法制健全完善后再来启动万无一失的改革,.那么不要说国企改革的探索无从谈起,甚至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所有改革,现在恐怕都还是原地踏步。
因此我们的观点就是,在市场手中成就改革,让我们高扬深入改革的旗帜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