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芳
访古探幽,凭悼古圣先贤,是历代人的一件大事。勉县武侯祠便是一处绝妙的胜境。
由县城往西三公里,在一片苍松翠柏的掩映中,衬托出静谧、肃穆的祠宇。踏进庄严凝重的朱红大门,穿过碧草茵茵的草坪,一条笔直的石板路贯通幽深的草坪,宛如一条历史的带子,牵着你返溯倒流的时光回到那逝去的年代。
步入祠院,望着大殿内诸葛孔明塑像,羽扇纶巾,凝目沉思,神态怡然,不由得使人肃然起敬。当年丞相北伐中原时运筹帷幄、治理蜀汉的情景宛若眼前。据《忠武侯祠墓》载:武侯经理中原凡八载,多住于此。或云祠堂为当年之筹笔驿,或云为武侯驿军之行营,相府亦在斯也!这就是说,今天武侯祠所在地,是当年诸葛亮来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又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景耀六年(263)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因此,勉县武侯祠堪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比成都武侯祠还早40年之久。
古往今来,诸葛亮的故事撩动着多少人的情怀,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吸引着志士仁人。祠中有景,景有中祠,参天的古柏,美妙的建筑,奇异的花木,大自然的钟灵毓秀,给它增添了古雅与静谧。山的灵气,水的神韵熏陶了先贤的仙风傲骨。伟岸的高山增添了祠的磅礴气势。这座位于三国古战场中的诸葛武侯祠以它浓厚的历史文化、绝妙的建筑风格吸引着海内外的八方游客。每逢节假日,游人摩肩接踵,倘徉在雄浑的殿堂之中,留连与古碑名联之前。祠内保存了历代文人墨客所留碑碣60余通,有“小碑林”之盛誉。这些碑碣大都记载了武侯祠的历史沿革及历代维修情况,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其中以唐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沈迥撰立的《蜀汉丞相诸葛忠武侯新庙碑铭并序》碑刻最为著名,它是全国武侯胜迹中现存最早的碑刻,被国务院列为“全国书法艺术名碑”加以保护。
沿幽深的庙堂行进,历代文人墨客在武侯祠撰写的匾额、楹联比比皆是:“天下第一流”、“高山流水”、“大器无方”、“醇儒气象”、“大汉第一人”等匾额,含义深邃,书法精工,耐人寻味。使我们感慨后世对诸葛亮的崇拜与仰慕。由此,联想到诸葛孔明在《诫子书》中提出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名言,使我感慨万千。
殿堂内二十几尊当年诸葛帷幄中文武群臣塑像庄严肃穆。这些昔日叱咤风云的人物,默默地端坐着。他们曾以智慧与勇气,谱写了一曲曲兴复汉室的悲壮之歌,流传千古,令人回肠荡气。
物换星移,武侯祠在历史的风雨中已屹立了一千多年。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情操,对当今处于物欲横流社会中的人们,是多么珍贵呵。
站在高高的望江亭上,遥望巍巍的定军山,悠悠远去的汉江水,我想:尘封的历史已翻过一页,当年的风流人物已化做祠院的灵氛。如今之世谁是英豪?留待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