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璐·
很偶然在天涯社区散文天下版上看到了孔明的散文连载。起先是不经意地浏览,不知不觉间,竟有了兴趣。我在网上看到过不少散文,比之于传统的模式显得另类。孔明的散文,则是另类的另类。你说他传统,他的行文却一反常态,像说话,又像演讲,就是不像写文章;你说他反传统,他为文的一招一式,甚至起承转合,都与传统的散文不谋而合。你说他现代,他的文章总有种不合现代流行色的老气;你说他反现代,他透视出来的思想之新颖、之先锋、之可圈可点,闻所未闻。读了多篇以后,我终于明白:孔明的散文就是孔明的散文。文章有个性,这就是魅力所在吧?
孔明散文,多取材于日常生活。许多事,我们经历着,甚至也思想着,可就是没有像他那样,归纳入文,形成自己的文章。记得贾平凹在《小说孔明》里就说过这样的话:“有多少事我们整日经历着,经孔明一说,还有这么多意义和趣味!”的确,读孔明的散文,你觉得似曾相识,又不能不佩服他的视觉、他的独特。比如《顿悟九寨沟》,就三四百字,说的也是寻寻常常的事。一个女子踩了水,一个藏族老人说:“你不要踩那水,你看那水多美!”这个女子又想摸一下花,另一个老妇人说:“你不要摘那花,你看那花多美!”就这么简单的两件事,我们寻常人能想到什么呢?孔明却能顿悟到“惟有爱是不够的”!读到这儿一想,就是这个道理呀!一个人去摸那花是爱,如果千万个人都去摸呢?那花真被糟蹋了!这,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吧?
孔明散文,有一种强烈的美感。文章都很短,千把字,可以说字字珠玑,想少一个字,或者想改一个字,都犯难。行文像流水,一气呵成,读来畅快淋漓,欲罢不能,心有种被揪住了的感觉。似乎还讲音韵,整段的话,句式居然成对出现,不但有对称的美感,还有起伏抑扬的节奏感。这样的例句,枚不胜举。比如《留意美好》一文,就有这样的句子:“有多少人留意过月圆月缺和云边的星光闪烁?有多少人留意过花开花落和路边的水流石白?不低头,就留意不到石缝里蹦出的嫩草;不抬头,就留意不到雨后横卧天边的彩虹。”读这样的文字,真是一种享受!
孔明散文,包涵着睿智。从孔明散文里,不只能感知到丰富的人生阅历,还能感悟许多意想不到的哲理。他的大量散文,都有独特的思想在闪烁。《永远的书香》,一语双关,传达了善意,又传达了美意。《一声叹息》,是作者的叹息,更是人生的叹息。《朋友是桥》,就是在肯定相对实用主义,想一想,人生难道不是这个理?《生活原本是洁白的》,告诉了读者人世间另一种洁白!等等吧,孔明这样的文章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横看成岭侧成峰。孔明的散文,可能有这样的好,那样的好;也可能有这样的缺憾,那样的不足。反正我读孔明散文,就是这种感觉。写文章的人很多,把文章写出个性的人却不是很多。孔明散文有个性,所以我欣赏!相信孔明还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我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