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春·
近读闲书,读到“孝”字,眼前不觉一亮。孝,曾经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文化,曾经是人们规范行为的一种公认美德。
古人云,善事父母谓之孝,居丧吉祭谓之孝,慈爱利亲谓之孝,承祖秉德谓之孝。还说:“以孝以享”。不仅仅是简单的供他们衣食住行,也包括“居其敬,养其乐,病其忧,祭其严”。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行成于内,而嘉号布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孝行天下,自古而然。在我们身边,孝道故事就层出不穷,扶风县就有一个“孝母林”,孝林始于元代,这个村有个平民叫杨杲,自幼就十分孝敬母亲,青年时他见小羊羔跪着吃奶,便问母亲,母亲给他讲小羊孝敬其母而跪着吃奶的故事,杨杲非常感动,他说,“人岂不如羊”?成年之后更加敬重母亲,周围十里八乡人皆佩服,后因母亲生眼疾,听说太白山泉水能够治愈,杨杲便背着母亲,不避寒暑,渡渭河,登太白,多次为母亲治病。一次元朝皇太子游太白山,适遇杨杲背母治病,异常感动,令其侍从背杨母,而杨杲则说:“报母之恩,不施于人”,太子更为感叹,便与杨杲结为兄弟,后太子登基为皇帝,差人送来朝服,封杨杲为“孝母千岁”,由此,该村得名“孝母村”。这个村历来村风民风淳厚,而今村里有敬老理事会,是令人羡慕的文明村。据近日报道,辽宁葫芦岛建昌县汤神庙乡松树梁子村,一个叫张帅的6岁孩子,侍奉因公瘫痪在床的父亲整整三年。目前孩子正面临上学还是侍奉亲人的两难境地,读后不由令人潸然泪下。
然而,世界好似一个万花筒,在当今金钱至上多元变化的社会中,一些企业的老板,虽腰缠万贯,仍守着孝道文化准则,甚至不提拔重用不孝之人。有的则不然,有权有钱了,爹娘老子就不认了,拒绝供养者有之,遗弃街头者有之,杖挞辱骂者有之,亲手残杀者有之,就连土圪〓〓的乡村也出现60岁的儿子一封“休书”就把90岁的老母亲“休”了的事情。有的地方不得已,在民政部门、法律部门的协助下,采取子女与父母签订“赡养合同”的办法来实现“道德文化工程”。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世道的幸事,还是人伦人道的悲哀。
养育恩,似海深,爱父母,献孝心,是国人常说的话。而我更赞成美国比尔·盖茨的话,“天下最不能等的是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