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强·
有这么一个地方,有一美丽的名字,它的名字叫凤凰。
其实,我还是在学生时代,就知道了因小说《边城》而享誉世界的文坛巨匠沈从文,知道了画坛鬼才黄永玉,知道了民国时期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以及清朝末年威震四方的抗英民族英雄、“定海三总兵”之一的郑国鸿。这便更加重了我要到他们共同的故乡——凤凰去看一看的念头。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旅终走进湘西,踏上了凤凰的土地。
凤凰县虽然不大,却以它一千多年的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它原始俊美的自然风光和神秘奇特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风凰古城依山傍水,城北清澈的沱江似一条玉罗带沿城流过,江的上游是翠竹和树木、野草铺盖的山岩,极目尽头是晨雾萦绕的山峦,阳光隔着雾的面纱透射过来,照得满江江水通亮。回望江中,但见渔舟游船点点,过江的跳跳岩上,匆匆走来赶早进城卖菜的菜农挑担的身影,而在千年旋转的水车边,衣着鲜艳的浣衣妇女三两一排,手中此起彼落的木杵打击出古城新一天的晨曲。再看沱江两岸,别具一格的吊脚楼高低错落有致,一幢紧挨一幢顺江排开,江水中几根细脚伶仃的木柱,撑起连片的木板灰瓦,有着说不出的灵气与妩媚,蓝天白云之下,与飘浮在碧绿江水中的涟漪倒影相映成画,在这里,山峦是青绿的,江水是灵动的,阳光是温暖的。身处其间,每一颗被纷繁尘世所包绕着的心,还有什么理由不忘掉所有的烦恼和忧愁,有什么理由不快乐起来呢!
走向古城,红褐色的石头城墙厚重而精致,幽深狭长的街巷铺满了一块块泛着光亮的青色,红色的石板,既缜密,又整齐。老街两旁古朴洁净的木屋,临街为铺,临河为楼,临山为庵,临顶则为城门。秀美,典雅,和谐,和城中来来往往流动的商贩、苗民、游客共同组合成一幅多姿多彩的边城民俗风情画卷,穿越时空,流传到今天。
到过凤凰的人都说,凤凰的历史是写在一块块石头上的,凤凰是一部用石头连缀而成的史书。
仔细想一想,此话还真有道理。
这里有建于元、明两代的古城石板街,曲曲折折,纵横交错;这里有遍布坡岭、错落参差的苗乡石板寨,仿佛都在诉说着一个个年代久远的故事;这时候里有单孔净跨径达120米为世界之最,以青灰色白云岩为石料的全空石肋拱式结构的天下第一石拱桥—乌巢河大桥;有历时1300多年的青石结构的石头城——黄丝桥古城;还有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横贯凤凰全境,全长380余里局的雄奇壮观的南方古长城……
千年凤凰,以其纤巧秀丽的山山水水和点缀其间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在中国大地的一隅续着一本读不完的书,描绘出一幅看不完的画演绎了一幕游不完的景,牵动着每一个远道而来的游客的心,令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