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耀儒·
改革大潮掀起,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在我们取得众多喜人成果的同时,不仅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不良现象,也有一些好端端的事情陷入了难以自拔的误区,“奥数”的进入歧途,便是这种误区其中之一。
误区之一,把提高当作普及。”奥数”本来的目的,是吸引对数学有兴趣的一部分高中学生来参加数学竞赛的,很明显是为了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可现在目的和对象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仅“奥数”的对象从高中伸延到初中,也从初中弥漫到小学,连三年级的小学生都参加所谓的“奥数”训练;“奥赛”频繁举行,甚至还出现了所谓的‘奥数”班。而目的更是在冠冕堂皇的说辞下潜藏着不可告人的意图。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一些最基本的公式,定理和解题方法都没有掌握,你怎么去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奥数”是为了锦上添花式的提高,却把它作了对每一位学生的普及,根本谈不上学生有没有对数学的兴趣,而没有兴趣,又哪来提高?
误区之二,把教学当作经商。一些人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把市场经济当作市场社会,无论什么事情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数学教师王华说:“目前,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热衷奥数竞赛的真实目的是逐利”,“一些人打着‘奥数’的幌子来达到商业目的”。谁都知道,凡是沾上神圣的“奥数”二字,那收费的数目必定是不菲的。这种在清静圣洁的校园里所搞的带有商业性质的活动,与“奥数”的本意相去太远了,也是对高雅的教学活动的一种亵渎和沾污。
误区之三,把误导当举措。在举国上下都在指斥应试教育的时候,有关部门却制定了将“奥数”竞赛与升学挂钩的政策,即给在“奥数”竞赛中取得名次的考生升学加分,折桂的学生甚至可以免试升入大学。于是,“奥数”热潮遍地升温,整个神州到处滚烫,也许这项政策的制定者以为他们是在实施提高学生成绩的有利举措,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方向上的误导。这种误导不仅严重地干扰了素质教育的进行,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实在是弊大于利,得不偿失。
误区之四,把抹黑当添彩。“奥数”是一种强化训练,对爱好数学的学生来说能够有所提高,并不是对所有各阶段的学生都有利。著名数学家杨乐分析说,“奥数”这种强化训练“未必”对数学的学习有利。“因为集中一段时间强化训练,它的目的不是让同学进行系统的学习,认真思考,而是强行灌输给同学解决某些偏题的技巧,结果是同学们数学学习能力不仅无法提高,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都削弱了,这对同学的全面发展不利。”本来是想通过“奥数”为教学添彩增色,实际上目的未能达到,却被居心叵测的人用来作为获利的手段,给高洁的“奥数”倒抹上了难以洗刷的黑垢。
误区之五,把摧残当关爱。“奥数”热的兴起,借用了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理和热情,使得“奥数”高温难降。这在家长看来是对孩子的关爱,实际上是对孩子的摧残。孩子尤其是还在读小学的孩子的学习负担本来就很重,你再要让孩子去参加“奥数”之类的强化训练,无疑是雪上加霜。孩子不堪重负,便会产生畏难、抵触、厌学情绪,结果适得其反。这可是许多好心的家长所进行的“熊的服务”啊!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院院长保继光教授说:“‘奥数’本身没有错,我在中学时代因为对数学的兴趣,参加了‘数学小组’,几位有共同爱好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找‘数学难题’做,这对我今后从事数学研究影响很大。”这是权威人士对“奥数”的正确评价。这说明‘奥数”本身是无可指责的,只是目前我们却让它陷入了误区。所以,笔者在此呼吁:让“奥数”从小学走开!给“奥数”热迅速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