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士君
乌龙县政府机关大院内,紧挨着县长办公楼有一水龙头年久失修,常年水流不断,成了名副其实的“常流水”。因为水从水龙头里出来就直接流入下水道,所以“常流水”除了增加了些“唰唰”的声响外,并没有给任何人带来太大的不便或麻烦。
县长的司机小赵每天要用皮管接上这只水龙头冲洗县长的轿车,手到“水”来,全然省去了开关水龙头的麻烦,反而觉得方便了许多。所以“常流水”依然常流……
行政科长白尺一次酒后回机关,一跌一撞踩了一脚的水,嘴里骂骂咧咧道:“他娘的,老子大风大浪都闯过了,还能在你这小河沟里翻了船不成?”故“常流水”依然常流……
政府办主任张一甩一次“加班”学习108号文件(扑克牌,作者注)回家晚,天黑路滑,差点摔倒,才偶然发现了“常流水”,嘴里念叨着:“哟,水龙头该修了。真不知白尺这家伙整天干啥吃的?”于是,“常流水”依然常流……
石县长新上任不久,一次从乡里回来,司机直接将车停在了水龙头附近,石县长也终于发现了“常流水”,他“这……”字刚出口又立即咽了回去。如此鸡毛蒜皮的小事我都揽将过来,别人会不会说我避重就轻、能力有限呀?他这样想着。因而,“常流水”依然常流……
一次,一位来县政府上访的老农,等县领导等得百无聊赖,看见了“常流水”,立即惊异万分:“我的娘唉,这比俺吃的那地窖里的水强一百倍啊!就这白白放走了?”。他就找了块砖头使劲砸那松动了的水龙头,响声惊动了两个门卫。“你干啥?”老农一愣:“这水这样流走俺觉得太心痛了。”“这事轮着你管?走开!”结果,“常流水”依然常流……
前些日子,上级大力号召建设节能型机关,石县长在县政府全会上点了“常流水”的名,责令办公室立即办,“常流水”也终于寿终正寝,而且还作为乌龙县的节约新举措和典型事迹,上了第二天的市委机关报《牛嘴日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