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黄土高塬铸就了陕北汉子宽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意志,滚滚延河水哺育了千千万万追梦的英雄儿女。如果不是辞职,他可能成为国有大企业的骨干;如果不是为了创业,他现在一定在安享天伦。然而,为了他喜爱的事业,为了他心中梦想,十几年来,他不知疲倦地辛勤耕耘,引导着一个全省出色、全市一流,全县顶尖的优秀明星企业,创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这个追梦的陕北汉子,就是子长县南关汽车修理厂厂长刘德胜。他曾在一家很不错的国有企业担任中层领导。凭着他高级汽车修理工的职称和认真负责的敬业作风,无论企业怎么发展,他绝对都会是佼佼者。然而当年41岁的他坚信党的政策,看到了个体私营发展的前景,毅然辞职,决心创办属于自己的企业,在市场中创出一片天地。
丢掉铁饭碗,刘德胜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选择了汽车维修行业。他租赁了场地和几间破旧的平房,利用简陋的设备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没有资金,他四处借贷;没有设备他就用简单的工具进行人力拆装,就这样,凭着热情、耐心和技术,企业艰难支撑着,刘德胜也在艰苦中磨砺着管理经验。为了心中的梦,他只想让自己的手艺得到发挥,让自己的事业有所成就。
以人为本,强大企业,是刘德胜一贯坚定的信念。当时全县的私营企业已形形色色地开办起来,但大多数都没有脱离家庭作坊的水平和家族式管理模式。而刘德胜却研究学习外地先进企业的管理方式,认定人是企业第一要素,技术是企业的根本,信用是企业的生命。因此尽管当时企业经营额还相当小,效益也仅仅保持在维持状态,但他一直把员工的培训和技术升级放在企业管理的首位。他用超前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引导着他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夹鏠中生存并发展。他不借财力、物力,以一个企业家的睿智,每年用企业的经营总利润的10%订阅各类技术书籍,并请有关专家来厂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造就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十多年的拼搏,十多年的磨励,如今的企业已发展拥有一家一类汽车修理厂,一家二类驾驶员培训学校。有员工90名,厂区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厂院美化、环境宜人。企业还拥有现代化的维修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规范的运行体系。企业建立了党支部,成立了工会、妇女委员会等,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2001年以来,刘德胜的企业先后荣获“陕西省明星私营企业”、“延安市先进职工之家”、“县级公有制企业先进党支部”等十余个荣誉称号。2006年,被陕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授予“陕西省知名品牌优秀单位”,刘德胜本人被评为“明星私营企业家”并分别获得子长县、延安市劳动模范称号。
面对骄人经营业绩和辉煌的发展前景,刘德胜说:“我们的企业之所以发展到今天的规模,靠的是党的好政策,靠的是政府的支持和关怀,靠的是广大职工团结努力和辛勤工作。”正是对党和政府扶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正确理解和准确定位,刘德胜把自己的企业由几个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了子长县个体私营经济的领航船。现在的企业有烤漆房、四轮定位仪等30余套现代化维修设备,还不惜高投资,购置了电脑检测仪、汽车安全性能检测线,企业达到了用最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快速、准确判断故障,提高了工作效率。企业信誉迅速提高,市场份额逐年扩大,稳居子长县乃至延安北部汽车维修之首。
企业发展了,效益提高了,刘德胜始终把维护职工利益、关爱职工生活、为职工谋福利放在第一位。他倡导:职工的事就是企业的事。按照国家劳动用工政策他为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统筹,在生活细节上,厂里自办食堂、设置了图书室、电视室、乒乓球室等。配齐了供暖及饮水机设施,安装了洗浴室。为员工吃住、行提供多方方便。他们制定的五条职工福利待遇让职工深感企业的温暖。1995年,一职工在外出故障车时遇车祸身亡为安慰和关怀因公伤亡职工的亲人此后每逢春节他都要亲自或派人看望其家人,并送去米、面、油等物品和500元现金。这份关爱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到的,刘德胜不仅做了,而且十余年从未间断。2005年里刘德胜就累计资助职工慰问金2万余元。职工们感受到刘厂长家人般的关怀,为有这样的企业而自豪,从而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之中。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企业盈利了就不能忘了回报社会。这是刘德胜和企业领导班子的共识。十多年来,他一直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募捐、慈善资助等。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他先后安置国企下岗职工9人,农村无业青年46名,城镇待业青年18名。2001年,他又主动投资38万元,修建了长13米,宽5米的石拱桥1座,新修铺石路270米,解决了村民过河、走路难的问题。他还先后资助12名贫困大学生,每月供给生活费50元。今年,他资助的大学生已有4人完成了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2004年,他投资创办的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作为扶持,他为下岗职工、复员军人等提供学费减免,两年来累计减免学费、办证费8万余元。刘德胜回报社会的热情和爱心,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肯定,他被选为延安市第二届人大代表,并担任了工商联副会长等职,担负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枯”,刘德胜用智慧和爱心,印证了这通俗而富于哲理的名言。2005年,企业资本累计达963万元,实现营业收入400余万元,上缴税金是建厂初的21倍。刘德胜实现了他创业致富,回报社会的梦想。他还在忙碌着,还在思索着,还在追求着,他要实现自己一个又一个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