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北方庆华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冲压件厂承担着整个集团公司军民品冲压件的生产任务,为了完成高新工程和重点军品任务,1989年,公司专门从国外进口了一台多工位传递式冲床,因为没有配套产品的生产任务,加之国外对技术的封锁,从引进的那一天到1993年,这台投资400多万元引进的先进“洋设备”一直闲置着。1993年,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王飞桥开始学习该冲床的操作技术。他找来专业翻译人员将设备英文说明书全部译成汉语,再找来相关专业书对照设备,一点一滴地熟悉,逐步摸索出设备的性能和操作原理,最终使这台洋设备在他手中转了起来。他通过勤奋自学“复活”这台设备后,又对设备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攻关,总结出了一套操作、调整、维护的技能。
王飞桥自1986年参加工作到冲压件厂以来的20年时间里,从学徒到师傅再到班长和技术骨干,靠的是对学习技能的刻苦钻研,靠的是凭忠诚做事的精神。记者在采访中,冲压件厂党支部书记孙晓兰说:“王飞桥最大的优点就是爱学习、爱琢磨事。”他通过学习,于2004年取得了冷作工技师资格证书,成为全公司叫得响的工人技师。2002年,公司又引进了一台多工位冲床,他被派往英国进行深造学习,他十分珍惜学习机会,一心扑在学习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拿到了英国人颁发的培训合格证书,受到了国外专家的好评。由于他在技能方面取得的独特成绩,被授予为国防科技工业“511高级技能人才”,2002年被评为省劳模。之后,国防和邮电工会联合把他所在的班组命名为“王飞桥班组”。
随着各种荣誉接踵而来,王飞桥并未停止奉献的脚步,他把“靠技能奉献”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005年,随着他所在班组整体技术力量的增强,公司下达给他们班组的生产和科研任务非常艰巨。为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他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带头加班加点,一年下来累计加班达100多个工作日。冲压件厂景副厂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2002年至今,王飞桥平均每年完成60多个品种,月1500万发产品的加工、试制任务,而且良品率达到97%以上。这几年来,经他之手开发的科研新品就达20余种,为公司军品新品的开发创下了辉煌的业绩。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