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谁为百姓的“政策性亏损”负责

2023年10月08日

尽管广州石化1?5月累计亏损了5.67亿元,但在28日,中石化总部表态,广州石化即便巨亏也要“开足马力生产”。

有关炼油企业亏损的消息,早已经不是新闻,但意想不到的是,大家都知道亏损,但却没有想到会亏损这么多。平均1月亏损1亿多,“开足马力生产”一天白扔300多万,企业能受得了吗?但是,这样的亏损能怪谁呢?也许只能归罪于垄断。

是企业,就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违背了市场规律,承认行业垄断,企业自然也就不能按企业的规律办事。从个体的、孤立的企业来看,某一家企业可能是亏损的,但是,从长远看、从全局上看,未必。去年,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中石化在年底一次性收到了中央财政的100亿大红包。今年,连续几次油价上调,3月底又对石油企业高额利润开征“暴利税”。所征收的税收,估计又会在适当的时候回到企业手里。

在中国现行的经济制度下,“政策性亏损”始终是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概念。据观察,凡是敢于“政策性亏损”的,并且说自己“服从国家大局的需要的企业,都是那些垄断行业里的“狠角色”,诸如石油、粮食、电力、供水、铁路、民航、公交等等。按照常规思维理解,企业亏损受到直接损失的应该是这个企业里的员工,但在现实中,大家却看到相反的结果。前几天,媒体报道的某亏损的电力企业,抄表工年收入10万的事例,恰好反映出了在“政策性亏损”的表象下,“政策性暴利的事实。

垄断之所以为市场经济所不容,就因为“政策性亏损”只能是表面的、暂时的,而“政策性暴利”才是长远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所有“政策性亏损”没有必要给予廉价的同情,而应该对那些“政策性暴利”予以更多的监督、预防和遏制。

许多垄断行业的企业,总是在不定期地亮出自己“政策性亏损”的账单,但是,有谁认真算过普通百姓“政策性亏损”的账单?因为物价上涨,收入降低,收不抵支,有许多百姓就会处于一种“生活亏损”的状态,买不起房,上不起学,治不起病,要买房、上学、看病,搞不好就会倾家荡产,资不抵债。这几年,水电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不断上涨,在这种时候,工资收入并没有增长,暂时的节衣缩食,长远看就是透支健康、透支生命,这种典型的“生活亏损”,并非因为社会经济不景气造成的,而是扶持垄断行业、维护垄断价格,进行政策性调价的结果。所以,存在于普通百姓身上的这种“亏损”,才是一种真实的“政策性亏损”。 (康劲)

上篇:三大必需费用上涨速度过快是个危险信号
下篇:反垄断法出台为何阻力重重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6/7/20060707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07/07/28132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