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计划经济时代,城市住房问题由政府基本包下来的体制实现住房的市场化。也就是通过市场调节住房的需求,这个规律并不难理解,市场供应充足,房价就可能稳定或者下降,反之就会上升。既然现在土地供应不成问题,就不应该形成中国住房价格的猛涨。事实并非如此,原因就是地方政府的有形的手在操纵住房价格的上涨。中央政府去年和今年都提出平抑房价的政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这个国情就是人多地少,主推中小面积的经济适用房。
现在的形势是房地产商与中央政府新政博弈阶段,房地产商何时走出与中央政府新政叫板的局面,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其中地方政府能不能坚决贯彻中央政府的决策至关重要。
7月6日,北京市建委住宅发展与保障处处长程建华表示,目前北京对住房的旺盛需求导致房价出现了较快上涨,但房价过度下跌会破坏经济的运行,因此房价应该适度上涨。
房价平抑还没见到成效,就开始放风“房价应该适度上涨”,这说明地方政府官员的屁股既没有坐在中央住房新政一边,也没坐在绝大部分老百姓一边,而是继续和开发商共同牟利。 这是一个非常有代表的发言,说明地方政府推动的房地产政策还是一个政府经济行为。
北京市建委与其担心房地产价格大幅度回落,倒不如说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住房新政中会失掉许多好处。直言不讳地说,平抑房价困难不少,地方政府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何以能说房价会大幅下降?中国房地产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的需求趋势不会下降,因为有大批农民要往城市转移,因此需求旺盛就不会让房地产商无钱可赚,这也是中国房地产发展的一个特征。开发商与地方政府也是看到这个特点就希望房地产始终保持居高不下的价格。这种心态致命点是忽视居民收入的实际情况。不客气地说这种心态很可能导致中国房地产的泡沫破裂,造成经济运行紊乱。地方政府这个有形的手不是为老百姓住房谋福利,而是通过这有形的手参与其中大捞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