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反腐败的根本问题是体制改革

2023年10月07日

8月21号中国青年报报道,近94%的人认为在中国做生意,给回扣、好处费和请客送礼的现象普遍;六成公众对反商业贿赂的成效信心不足。反腐败工作一直都是政府的重要工作,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法办了大量的贪官,但近几年全国每年公款吃喝超过1000个亿,公车消费也超过1000个亿(人民网消息)。为什么轰轰烈烈的反腐败并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只能说我们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并有效地解决。

虽然腐败是我国市场化经济改革后才开始泛滥的,但腐败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而是因为政治体制改革相对经济体制改革滞后了,出现了某些“不适应”,是我们的管理出现了漏洞,才使腐败分子有机可乘。《腐败问题的制度透视与经济学分析》(新华文摘2006年15期转载《经济评论》的一篇文章)给出的腐败定义就是:“腐败就其实质是钻现行制度的空子,趁提供公共的‘政府品’之机,进行权力寻租。”因此,腐败只是“官本位”体制的衍生物。

因此,改革更紧迫、更根本的问题是靠体制改革来消灭“官本位”存在的土壤。

用人问题是最容易滋生腐败,而且这种腐败比商业贿赂的危害更大、更持久,尤其是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带病”提拔造成了腐败串案、窝案犬牙交织的局面。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效应,使官员走向腐败没有了“知觉”,使腐败分子觉得周围都是一样的贪官,自信查到自己的可能在万分之一以下,即使查到了,也会有“贵人”、同党帮忙,即使“贵人”、同党都倒了,也只是“运气太差”而已。

体制改革,就要铲除这样的土壤。著名法学家孟德斯鸠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有权力的人都趋于滥用权力,而且还趋于把权力用至极限。”所以,制度的制定者就要把所有的官员当成容易犯错误的孩子,用制度、法律的威慑去除腐败所需要的土壤。

发展任何时候都是硬道理。而只有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科学发展观的法治环境与体制保证下,发展才会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刘正清)

上篇:没有了
下篇:冗官其实也是一种腐败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08/25/27118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