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想起老家魁星楼

2023年10月05日

□文/达平

经验中地名带三点水的地儿,大多有水主导,想象它风生水起,河汊纵横,舟楫往来,总是八九不离十的。我老家的县名也是沾水带露,却是个例外。它叫庐江,处江淮之间,整体地貌上归属于丘陵。所谓丘陵,像山不是山,打个老家人也许不爱听但却形象的比方,那一个挨一个的丘陵,简直是一个个没发酵好的死面疙瘩蒸出来的馒头。看上去,横竖都不滋润、不养眼。可惜,庐江这么好听的地名,因少水而变得不那么名不副实了。不知怎么回事,把对家乡的这点遗憾写出来,我心里反倒澄亮了,像浑水缸里撒了明矾一般。

老家有处古建筑,那是座落在老县城古城墙东侧的魁星楼,是五层、七层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它是县城最高的建筑。

读小学时,上学放学路经它时,我总要对它驻足仰视,且被它高大而苍凉的气势折服。高大,表现在夸张的飞檐斗拱和岁月不掩的画栋雕梁;苍凉,则写在檐漆斑驳处与长在瓦楞间的葳蕤的灌木上。楼中的魁星塑像却是极不中看,是照那“魁”字设计的,鬼头鬼脸的一幅狰狞相,鬼头左下一撇塑成鬼的右脚向后撅起,鬼头右下的大弯钩塑成此鬼左手,向前伸出托着一只量米的斗,而右手高举毛笔,笔尖指斗。

为什么建这魁星楼,楼建于何年何月?谁人所建?尽管心头写满这些问号,但因有了这魁星楼,我年少时的朦胧情怀间好像多了点慰藉。哦,我所在的县是古老的呀。古老,便意味着藏有许多故事呢。那时我喜欢听故事,以及可能潜藏故事的事物。

长大后才知这“魁星”,指的是人们熟悉的北斗七星,用假想的虚线联缀起来,七星就是一只汤瓢,所以又把它叫做魁星。供奉魁星事关本地“文运”,亦即科举考试。传说魁星能保佑当地读书人级级高中,功名圆满。庐江因历史上未曾有人中状元,便有当地富豪集资在明代或清朝时(县志上未见明确记载)建了魁星楼,期望能以此引得魁星下凡,在建楼地域投胎转世。原来那魁星塑像高举毛笔,笔尖指斗,是所谓魁星点斗,表示考卷文章优秀,被点中了的意思呢。

可气的是,魁星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因城建规划给拆了。据说当时曾围绕拆与留有过一番争论。一拨人说:这楼好歹也是庐江地面界上的一处文物景点,拆了将愧对先人。另一拨人说:撇开城建不谈,这楼也得拆,魁星楼建了那么多年,也未引得魁星下凡,眼睁睁是个“亏心楼”嘛!究竟亏心与否,这倒是魁星楼衍生出来的话题。无魁即亏吗?就我在庐江中学的同班同学而言,如今有3人在美国作教授、博士,在国内各界更是不乏翘楚者,他们是“魁”是“亏”,当是不言而喻的。不过,若有机会回老家时,与家乡的文朋诗友们就此旧话重提,或许,能生发点新的感触与思考,那该是销踪匿迹的魁星楼,留与后人的意外收获。

上篇:山水知己袁宏道
下篇:美,在于发现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09/11/23879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