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紫阳县以项目建设带动发展、企业改制重辟天地、富硒食品开发引领市场三驾“马车”,拉动全县乡企及非公经济快速发展,非公经济成为县域工业经济的支撑。
该县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形成了包装一批、争取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推进一批的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启动30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6.433亿元,今年完成投资3.6亿元。10个民营小水电工业项目建设进展加快,其中红椿电站建成发电,白河口电站建设竣工并正式投入生产,并正式上网运行。矿产资源开发直接拉动经济发展,已构建成锰、铁、板石等四大特色矿产基地,拉动就业2000余人,年创产值1.2亿元。
企业改制重辟一片新天地。县蚕桑龙头企业银羽公司、缫丝厂在依法宣告破产后,于4月6日由破产清算组委托陕西长城拍卖有限公司进行拍卖,被安康汉滨康宏工贸公司以起拍价980万成交。破旧立新重兴蚕桑,产权置换后,企业将彻底改变原先受委托加工的运转模式,实现三个保证:职工岗位有保证、收购资金有保证、蚕桑产业发展有保证。随着茧丝价格上扬和科技推广带来的蚕茧品质的提高,全县春茧总产量达1180吨,收入2360万元,仅这一项蚕农人均收入120元。
加快富硒食(饮)品、保健品开发。该县组建了富硒茶叶有限公司和产业行业管理协会,实施品牌整合,基地规模达到15万亩,基本实现了茶树种植良种化,随着名优茶加工技术的全面推广,名优茶加工机械的广泛运用。今年春茶收购的鲜叶价格与去年相比平均提高了10%左右,市场销售明显好于去年,通过对5个产茶大村50户实际调查,春茶收入81455元,同比增长25.2%,人均净增66.8元。 (刘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