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日益膨胀的儿童消费

2023年10月05日

苗苗哭闹着不上幼儿园,问她为什么?她说婷婷的文具盒很漂亮,而自己却是姐姐留下的旧文具盒,不想上学,妈妈为了让她上学只好答应买新的给她。过了几天,苗苗又不愿上幼儿园了,原因是李思晨有一套漂亮的芭比娃娃而自己没有,疼爱孩子的妈妈无奈地顺从了。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其实这是一种幼儿攀比的心理现象,有人曾经做过调查,发现70%以上幼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攀比心理。攀比心理是一种不甘落后于人、争强好胜、物欲心强的心理现象。从长远来看,攀比心理留给孩子们的将是虚荣、自私、妒忌、不知感恩等心理隐患。与此同时幼儿攀比加速了儿童消费市场的日益膨胀,正如许多人说的小孩的钱最好赚。

儿童消费品——贵

儿童的服装、玩具等价格不菲,七八百的名牌童装、上千元的一整套机器人玩具、儿童手镯挂件……这是记者近日在一家大型商场儿童消费品区看到的一连串让人瞠目结舌的价格数字。

“书包是198元,文具盒是50元,这在我们班算是普通的,明年还想买个更好的书包。”上大二班的嘟嘟说。商场某品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越贵越好卖,家长为孩子舍得花钱,谁都不想自家孩子不如别人,明年准备把儿童奢侈品的规模再搞大一些。”

记者在东大街一家儿童影楼看到,儿童艺术照套餐最便宜的要200元起,最贵的套餐竟高达5999元!记者在一些书店发现,过去装帧简单、价格便宜的儿童图书已经被包装豪华、印制精美、价格昂贵取而代之。一套4本《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168元,仅各种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竟达几十种,尽管内容相似却纷纷在包装和印刷上做足了噱头,价格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攀比之风责任在谁

幼儿消费攀比之风是如何形成的?在攀比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社会成因?

张先生(银行职员):我虽然不赞同对孩子的要求言听计从,可总不能让自家孩子在同学中显得太寒碜。现在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很多,要买个放心,也只有认名牌,再者由于工作忙陪孩子的时间很少,想通过买“大礼”来“补偿”孩子。

赵女士(下岗职工):我孩子上双语幼儿园,每月费用在800元左右。为了孩子以后有个好前程,就算日子过得再紧,咱也不能让人瞧不起。

施女士(幼儿教师):儿童攀比的形成,跟教养方式的偏颇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家长总是一味满足孩子,使孩子的攀比欲望越来越膨胀。另外家长的价值取向也是幼儿攀比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比如,有些家长自身就虚荣心强、功利心重,他教育孩子时经常采用与别人孩子进行比较的方法,“你看谁家小孩那么好,你一定要争气。”促使幼儿攀比心理的形成。再者教师对衣着、玩具等外在夸奖是引起幼儿攀比的一个原因,加速了幼儿攀比心理的形成。加之幼儿纯真幼稚的天性也为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础。

防止攀比从家长做起

对于幼儿攀比的现象,记者采访了几位心理学、教育学专家,请他们为我们年轻的家长支招,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的攀比心理。

如在日常的教育中,家长、教师要把握度,适时给幼儿以鼓励,保护童心;年轻父母不要过分疼爱子女,防止出现攀比惯性;家长、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从小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时刻为幼儿做表率;家长、老师要运用合理的方法来处理攀比问题。比如当幼儿出现攀比现象时,可用其它资源取代物质攀比,用巧妙的方法来处理幼儿的攀比问题;要教育孩子常和小朋友分享玩具,请别的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大方的孩子攀比心理自然会降低,因为他提供了玩具,得到了友爱。 (韩晶)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别把孩子宠坏了·彭东雁·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6/10/20061011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10/11/23956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