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看不见的上层

2023年10月07日

■文/上央

有一处豪宅打的广告是“看不见的上层,住在看不见的别墅里。”据说那豪宅的地点很隐蔽,环境很优雅。房子肯定是价格很高,肯定是想卖给钱很多的人,但我敢打赌,“看不见的上层”(如果真的在中国有这么个阶层的话)肯定不会去买。

几年前,美国人保罗·福塞尔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写的《格调》传到了中国,煽乎起很多人失落已久的自豪感或自卑感以及对别人的羡慕感或蔑视感。比如在深圳,过去我们对那些叼着牙签、挂着金链、开着大奔的人是不敢蔑视的,充其量是反感。但是有了《格调》,我们终于有机会嘲笑他们的身份,在钱上,他们比我们“中产”高N倍,无疑是“顶层”;但在格调上,他们只能算做“上层贫民”。

那“看不见的上层”总不会是这些人吧。但不是他们,又会是哪些人呢?《格调》中说,“看不见的上层”是美国那些财富传了好几辈子的家族,过去也过着很风光的日子,大肆炫耀他们的财富。但是后来,由于越来越残酷的税务制度和越来越慈善的慈善事业不断威胁他们得来不易的财产,终于把他们从台前逼到了幕后。

才改革开放了20几年的中国,就能培养出这样的“上层”?

况且,“上层”之所以要做到“看不见”,是因为他们要让人“找不着”。即便是这样的“上层”真的存在,他们会傻到住在全世界都知道的、专门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房子里吗?

上大学的时候,俺的同学里就有一个非常向往过西方有格调的生活的哥们。那个时候《格调》还没传到中国呢。这哥们不仅独善其身,而且兼治天下,见到不符合格调标准的事就管。有回大家去小馆子暴撮。喝汤时的一片唏溜声引起了此公的强烈愤慨,于是现身说法,曰:“喝汤时不应该露牙、出声,应该这样——”只见他将一张大嘴硬是嘬成了樱桃小口,汤勺顺着缝就掖了进去。其后几秒钟,此公鼓着腮帮子不动,眼睛也一鼓一鼓的,大家都呆呆地看着他。有位赵本山的老乡、来自城市铁岭、颇见过一些世面的老兄终于忍不住了,一声断喝:“滚你的!人家外国人留大胡子喝温汤,我们不留胡子喝热汤,能一样吗?”“格调”哥们这才失败地张开了嘴,哈啦了半天。

作为一个中国人,还是活得踏实点好。觉得自己穷就想办法多挣点钱;觉得自己没文化就多看点书。剩下的,该怎么吃就怎么吃,该怎么喝就怎么喝,别跟着人家瞎“得瑟”。

上篇:吴起镇走来长征的队伍
下篇:迷你信息■文/樊华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11/06/27305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