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镇走来长征的队伍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文/徐剑铭
狼烟滚滚,
正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
朔风怒号,
正是冰雪严寒封锁北方大地的时候……
陕北吴起,一个偏僻荒凉的小镇,
一声霹雳,一道闪电,
一杆战旗唿啦啦飘上小镇街头!
那旗赤如烈焰,旗上红星灿若北斗,
刹那间,山镇沸腾了,
激情喷薄,一如热血奔流!
也许正是为了这一天,吴起,
你在高原上苦守了千载寒暑!
而这一天,必定是要载入史册的啊!
因为,大旗下伫立着一位历史的巨人,
小镇上开来一支改天换地的队伍!
那一刻,黄河涛声从东方匆匆赶来,
涛声中有母亲河高亢的喝彩,深情的问候;
那一刻,大漠雄风从塞上呼啸而来,
风声中有黄土地激扬的旋律,欢乐的锣鼓!
啊,一双双穿着草鞋的脚板,
是怎样跨越两万五千里漫漫征途?
亘古蛮荒风狂雨骤,万水千山冰霜雪雾,
人世间的千难万险,被他们
踩在了脚下又甩在了身后;
数十万追兵如狼似虎,重重封锁围追截堵,
枪林弹雨中,看我红军英雄横刀立马,
硬是杀开了一条血路!
这一天,他们终于踏上了陕北高原,
历史记下了,这一天,
是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五年十月十九!
吴起镇,是你第一个站起来,
代表陕北高原,
也代表苦难中抗争着的中华民族,
迎接了这支肩负着民族希望的革命队伍,
第一个迎上去,与我们的领袖毛泽东,
紧紧地——握手!
吴起镇,那一刻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毛泽东勒马古镇,
向陕北高原深情注目;
吴起镇,那一刻你又听到了什么?
——我听到了,大旗飘处,三军将士纵情欢呼:
“长征胜利了!”
“我们到家了!”
战马萧萧,百战将军热泪如瀑……
那一天的太阳真红,
红得像是把这千里高原一满染透!
那一天的锣鼓喇叭真响,
响得让咱老百姓心醉,又让豺狼发抖!
那一天,一位历史的巨人站在小镇街头,
深邃的目光穿越五千年的风帘雨幕;
那一天,我们的轩辕皇帝,
我们的人文始祖,
驾着彩云,从桥山之巅飘然而下,
指点江山,话说陕北高原
这片神奇的沃土……
这是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
华夏文明,从这里发祥,
滋润着炎黄子孙生生不息,
如江河万古奔流;
这是一片广袤而坦荡的土地,
它臂挽黄河,胸纳大漠,伴万里长城
书写万代春秋;
这是一片剽悍而倔犟的土地,
邪恶面前,它不屈服,不下跪,绝无半点媚骨!
这土地生长英雄、哺育英雄,
为成功的英雄吹响唢呐、
擂响威风锣鼓;
为失败的英雄揩干泪水
疗治滴血的伤口……
于是,李自成揭竿面起,挥兵东渡
一杆闯王大旗直插紫禁城头;
于是,刘志丹率众闹红,登高一呼,
陕甘红军千里驰骋,红旗飞舞!
吴起镇,那一天,你可曾看见:
站在小镇街头,我们的领袖
向着苍茫的高原深情地挥手?
你可曾想到,一个伟大的决策,
已在挥手间酝酿成熟……
于是,他带着那支长征的队伍,
打了一场漂亮的“割尾巴”战斗,
便离开了你:
下直罗镇,走瓦窑堡,
直到踏上延河桥头……
因为,内有暴君,外有倭寇,
胸有共产主义的宏伟蓝图,
万里长征这没有“到此结束”!
十三年啊;
他在延安土窑洞里为中国的前途命运,
殚思竭虑,运筹帷幄!
直到新中国的一轮朝阳,
从东方的地平线上磅礴而出……
让我们把赞美的歌献给陕北高原,
是它,深情拥抱起万里长征的英雄们,
拥戴着中国革命从高原上重新起步;
让我们把赞美的歌也献给吴起古镇吧,
是它,
为万里跋涉归来的勇士们,
打开陕北高原,
第一扇温暖的门户,
送上第一声多情的问候,
献上第一杯热腾腾的陕北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