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粮油涨价究竟让谁得到了实惠?

2023年10月07日

今年是一个粮食丰收年,而全国粮油价格却在年底强劲上扬。政府部门说这是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让粮农得到更多实惠,我们对这种说法笃信不疑。然而事实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今年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储粮”)一举收购了全国小麦总产量的约40%,占小麦商品总量的60%以上,然后控制麦源,按兵不动,采取“市场饥饿法”,硬生生地把小麦市场“托”起来,继而在收购价的基础上加价“顺价拍卖”。这是导致小麦、面粉价格乃至粮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显然,当一家企业收购了全国小麦商品总量的60%以上时,它便事实上形成了对小麦价格的垄断;而控制麦源、按兵不动的“饥饿法”,实际上就是囤积居奇,是一种扰乱粮油市场的投机行为。如果“中储粮”完全凭自己的实力垄断小麦市场,倒也罢了,事实上,他们凭的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其收购费用和仓储费用由财政部门支付,或由农发行足额发放;中储粮每收购一斤粮食,政府给予2.5分钱补贴;每存储一斤粮食,政府给予4分钱补贴……正因为有政府的财力支持,所以“中储粮”才能一举收购了全国60%的小麦;因为有政府补贴,所以他们才放心大胆地囤积商品。

政府之所以给予“中储粮”如此优惠,一方面寄希望其分担政府宏观调控重任,对粮食托市收购,维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寄希望“中储粮”凭借自身优势和政策支持,成为稳定粮油市场的主力军。遗憾的是,对于后一个重任,“中储粮”却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之下走向了政策目标的反面。享受着政府优惠,却没能履行政府赋予的使命,政府优惠事实上成了“中储粮”在开放的粮食市场中构筑垄断、展开不公平竞争、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工具。

而关键的问题是,全国人民忍受着粮油涨价带来的生活压力,到底让农民得到了多少实惠?实际上,我们每多支出1元钱的粮油成本,农民真正得到的实惠不足0.15元,而以“中储粮”为代表的流通环节则赚去了0.85元以上——粮油涨价究竟让谁得到了实惠,不言自明!

如此看来,粮油涨价,实则跟水、电、煤、气涨价一样,不过是老百姓遭受垄断盘剥的又一翻版。如果我们多支付的生活成本并没有让农民得到多少实惠,那么粮油涨价就不要以“维护农民利益”的名义。 (傅新)

上篇:百姓地位认同感低折射深层次问题
下篇:时事点评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6/12/20061229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6-12/29/26485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