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 龚保彦
父亲喜欢种植黄莲。这是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养成的习惯。主要原因是因为老家所在的地方位置偏僻,离城市远,且山多,路少,信息闭塞,要弄几个钱不容易。为了让一大家人穷苦的日子过滋润一点,他只有选择种黄莲卖。
黄莲这东西味道贼苦。其苦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但它却是一味很好的中药,能清热散火,消炎止痛,牙疼的人常用到它。
每年到了种植黄莲的季节,父亲就早早张罗起来,又是买种子,又是备肥料,又是耕地,又是耙土……成天忙得不亦乐乎。可等黄莲苗儿一长出来,他又像经管自己心爱的儿女一样,从早到晚在田间地头精心呵护它们。不是给它们施肥,就是给它们除草,抑或给它们间苗、打杈、逮虫、喷洒农药。常常是风雨无阻、濡暑无挡。一身泥土一身汗,满身疲惫满脸倦容是家常便饭。尽管如此,父亲仍无半点怨言、一丝懈怠,而是更加勤奋更加努力。正是在父亲这样辛勤不辍的耕耘下,每年黄莲长势都十分喜人,收成自然也不错。为此还引来村里一些成天只知游手好闲、不想出力流汗、日子过得很紧巴的懒汉的风凉话:“唉,把自己搞得那么苦累干啥?人生也就那么几十年,何必呢?”父亲听了他们的话,并不理他们那个茬,而是依然故我,日日早起晚睡,在田头垄上手脚不停地操劳。父亲虽然读书少,文化水平不高,但经过生活磨炼,他自有一套朴素深刻的人生哲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人世间干任何事情,只有付出才有收获。你若老躲奸耍滑享清福,不出力流汗,就想有个好收成,那是白日做梦。”
父亲有个习惯,即每年黄莲收获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它们泡大茶缸水,把我们当时还比较年幼的兄弟姐妹几个叫在一起,让我们一人端着茶缸喝上一大口。我们都知道那家伙苦不堪言,难以下咽,谁也不愿意喝。可父亲无论如何也不同意,拿着棍子硬逼着我们喝,且非喝不可。他还态度十分恳切地对我们说:“世上最苦的东西就是黄莲,你们只有从小饱尝了黄莲的苦味,将来长大才会无论吃到什么苦都觉得它们算不上苦。这对你们一辈子都有好处。”父亲的话有道理,我们拗不过,只得依了他。但黄莲那刻骨铭心的苦味,却从此一年又一年深深地渗进我们幼小的心灵里,浸透到我们稚嫩的骨胳中。
我离开家乡在外地参加工作后,虽不能像小时侯那样年年在父亲监督下喝黄莲水。但父亲隔三差五还是用包裹给我寄一点他亲手种植的黄莲来。每每看到那一支支细小如鸡爪的黄莲,父亲在泥里水里和风里雨里不知疲倦、辛勤劳作的身影,就浮现在眼前。
三年前一个初夏,尽管勤劳一生的父亲去世了,但他栽种的黄莲却深深地扎根在了我们心里,并时时给我们以人生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