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是维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今天是第十五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应对水短缺”。我国将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定为“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
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现,我省在这方面呈现五大特点:一是总量严重不足;二是时空分布不均;三是洪涝、干旱灾害频繁;四是水土流失严重;五是水环境污染突出。特别是渭河流经主要城市段面的水质绝大部分都是超五类,是目前全国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记者从省水利厅了解到,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一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有限。全省水资源可利用量143亿立方米,目前已用到83亿立方米,今后可开发利用量仅剩60亿立方米,其中陕南占80%多。关中和陕北受河流含沙量大、水体污染严重、地理地形复杂等因素的影响,缺少良好的建库条件,开发效益不显著;陕南属山区,适宜于水电及“小工程、大群体”水利的开发,建设规模性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往往投资成本过高。由于全省水资源可利用程度低、开发难度大,“十一五”发展对水的需求已非常紧张。二是“十一五”及今后用水需求矛盾更加突出。我省年供水缺口多达21亿立方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全省有50多个县以上城市、650个乡镇缺水,有1300多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不少工业项目因水资源短缺无法建设,生态环境用水难以保证。三是用水浪费和水质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目前,我省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5左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45%,城市供水系统管网损失率在17%左右。
到2010年,全省总需水量为144亿立方米,若不再建设新的水源工程,则缺水53亿立方米,其中关中缺水34亿立方米、陕北缺水8亿立方米、陕南缺水11亿立方米。缺水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瓶颈”。
本报记者 毛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