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西安机电信息学院院长访谈

——记陕西省劳动模范王振峰

2023年10月05日

王振峰小记:王振峰,40岁,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后留校任教,硕士学位,后转业投身民办教育事业,现为西安机电信息技术学院院长。他中等身材,谦和仁厚,是个见了面就让人感到亲切和信任之人。他在创建民办高校西安机电信息技术学院过程中,目光高远、勇于创新,在实践中崇尚一流、追求卓越,举重若轻,带领西安机电信息技术学院荣获“省级职业培训教育先进单位”;2004年,带领西安机电信息技术学院荣获“全国职业培训教育先进单位”;2006年被评为“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今年4月,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春秋时期,孔子办私学,弟子三千,贤者七十又二,遂以思想家、教育家的业绩载入史册,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北宋时,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岳麓书院,文学家范仲淹曾执教淮阳书院,南宋理学家朱熹讲学于白鹿书院,皆以其兴办私学之功,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

如今,在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部署的推动下,民办大学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在西安南郊的大学城里,有一个为了给国家培养急需的一线技能型人才而不诲不倦的教育创业者。

他用睿智的思想和渊博的知识,为莘莘学子“传道、授业、解惑”,修筑智慧之门,打开通往成功的大门。

他用执着的精神和创新的思维,追循先哲,昌明科学,苦心育人,演奏出新时代的强音,谱写了一曲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新乐章。

他用超人的智慧,倾心办学,呕心沥血,在西部大学城里,一座现代化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拔地而起,5000余名莘莘学子在这里学习生活,从此开始人生美好的新篇章。

孩子家长高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希望,不再为孩子就业、前途发愁。

政府高兴,不用投资一文钱,就可以为国家建设培养出千千万万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技能的合格人才,何乐而不为。

他更高兴,眼看着多年的梦想逐步变成现实,他的眼睛湿润了,这是欣喜的泪水。他知道自己的前面还有千山万水,还有重重难关,但更知道,“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经过风雨之后的,必定会有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他决心沿着已经看准的道路走下去。

他就是“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陕西省劳动模范”、西安机电信息技术学院的创始人,西安机电信息技术学院院长王振峰。

自辟蹊径谋创业

王振峰出生在河南开封,求学阶段的他,品学兼优,高二那年,他参加全国中学生首届物理竞赛,荣获全国二等奖,河南省一等奖。高考那年,他是全校唯一接到两份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一份来自郑州大学的保送生通知书,一份是他梦寐以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在学校的时光里,他好学上进,勤奋刻苦,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和嘉奖,在毕业那年,由于他一贯成绩优异,被留校任教,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军官。

这样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别人求之不得,许多人羡慕的不得了。2002年,根据党组织安排,他转业地方工作。转业地方的他,为了不给地方政府添麻烦,积极响应组织号召,自主择业,开始了他自主创业的发展历程。

有许多人不明白,就问他,你已经到了这样的位置了,生活已经相当安逸了,为什么还要出来闯荡?王振峰说,自己之所以能从一名普通中学生转变成大学生、硕士生,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军官,都是党多年教育培养的结果,投身职业教育培训不仅是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更主要的是能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青年学生,能够以此回报党和人民的养育之恩、更好的回馈社会。

在王振峰转业之前,他就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大批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无法就业,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却招不到一线急需的技能人才。这样的现象让王振峰很困惑,他经过多方调研发现,我国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而一些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亟待提高。而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于是,他决心要办一所给广大学生提供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的学校。他把这样的想法告诉给家人和朋友,没想到却遭到大家一致的反对。有的说,办什么学校不好,非要办个技校?有什么前途啊?

王振峰认为,学历教育固然是好,但国家建设当前最急需的是职业教育,我们国家的许多企业设备不可谓不先进,可制造出来的产品质量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总是有一定差距,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人的问题,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化趋势,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就业前培训、在职职工培训以及对进城就业农村劳动者的技能培训等十分迫切。但国家教育资金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往往是杯水车薪。

王振峰知道,现在的许多教育人士,往往羞于与职业教育为伍,但大力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是历史的责任,作为一个有20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员,他应该担负起这样的历史责任,弥补国家公办教育的不足,这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

家人和朋友在听了他这番话后,不再作声了。满腔热血的王振峰四处筹钱,最后毅然决然的将转业费、安家费和家庭多年的积蓄投入到了办学中。

西安机电信息技术学院院长王振峰

事业悄悄地崛起

在4月灿烂阳光的照耀下,记者来到了位于西安南郊大学城中的西安机电信息技术学院的新校区,机器的轰鸣声和正在拔地而起的一座座大楼,昭示着王振峰创业创业成绩。学院的一位老师对记者说,我们学校还准备给教师再建几座高层。

如今的西安机电信息技术学院占地五百余亩,校园呈园林式布局,绿树成荫,环境宜人。学生公寓配有电话、电视机房;校园广播、多媒体、教室、图书馆、语音室、餐厅、超市、浴室、医院、体育馆、运动场等学习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学院名列国家重点扶持的24所高等职业院校之首,是陕西省劳动社会保障厅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职业教育协会联合重点支持建设的新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德两国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中合作的示范学校。

学院下设西安大众汽车学院、机电工程系、印刷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信息工程系、商学院、中德国际学院等7个二级院系和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汽车、数控、模具、印刷技术、电工电子、计算机、仪器仪表等特色品牌专业,培养企业紧缺的技能型人才。在校学生5000余人,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王振峰深知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精髓,他不慕虚名,务求实效,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几年来,他狠抓教学改革,组织编写教材12本,自筹资金一千余万元新购了大批实训实习设备,建立了与各专业配套的各类实验实训中心20多个,大幅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学生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历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2003年,学院荣获“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05年3月,为了表彰学院在保障学生就业方面的突出贡献,王振峰作为陕西省职业技术院校的唯一代表,在北京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隆重出席中国就业促进会成立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面对创业的艰难,智者的选择是脚踏实地,正视现实;真正的勇士是不畏艰险,奋然前行。

给学生传授的不能仅仅是技术

一位教育届的权威人士说:对于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来说,他最高兴的时候不是看到学生考高分,而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沿着各自的成长轨迹健康快乐成才,把学生当作得奖励、评职称的工具的老师,永远是不称职的老师;对于一所着眼于长远持续性发展的教育机构来说,它最看重的也不是每年的升学率、就业率这样一些枯燥的数字,而是每一个学生在进入校园时是懵懂少年,走出校园时出落成翅膀渐渐长硬的雏鹰。

王振峰的心态和这位人士是相通的,他说,现在许多的职业技术学院其实从师资力量和规模都旗鼓相当,但区别在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重视程度。王振峰说,在他们青年时代最崇拜的人是雷锋、是英雄,而不是什么歌星影星,我是共产党员,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对这些年幼的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我们教育的结果是培养国家的建设者,社会发展促进者。如果学校唯技术论,就会偏离办学的正确方向。

也正如王振峰所言,在西安机电信息技术学院每逢‘: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学院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爱家的情怀。去年,学院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举办了大型晚会,由学生自行编排表演各种节目,感受中国革命取得成功来之不易,歌颂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共产党,歌颂新中国。而且学校还组织参观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革命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帮助学生更深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帮助他们更好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生成功则我成功!”当王振峰的这句话再次回荡在记者脑海里时,记者发现:民办高校的这个办学价值观如果换个角度看,其实就是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重质量、做精品。教育质量如何体现?最直观的就是看产出,而教育的产出就是学生质量,学生在校时看精神面貌、文化素养、专业知识、考试通过率以至获奖种类次数,毕业后则可从就业率、就业层次等衡量,更有意义的则是看学生的未来发展。

教育就好比一场接力赛,学生成长过程中,会走过一个又一个学校,经历一段又一段求学生涯,碰到一位又一位老师……一程又一程,爱心和责任就这样一直一直地传递。当懵懂少年初长成时,你可曾回头想过:是谁把你传递得更快更远?

王振峰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一个院长的责任,我是一名院长,更是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员。我办学不是为赢利,如果为赢利我就不来办学。我要负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负起的责任。他说,假如我有10分钟的时间,我会用6分钟来思考学院的发展问题,4分钟来处理学院的现实问题,剩下的1分钟就回家看看。

王振峰的三个人生愿景

一位成功的管理者总是善于思考的。在采访过程中,王振峰给记者提到了他的三个人生愿景。

首先,他强调西安机电信息学院不求规模最大,但一定要把她建成中国一流的职业教育机构,为国家培养一流的技能人才。

其次,他计划将学院的专业实训基地逐渐改造成实业机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实习更接近工厂的生产实际,同时,用实业机构创造的利润,去资助许许多多家境贫寒的孩子,让他们能够完成学业,学有所成。

在王振峰的眼里,职业教育其实就是就业教育,是万千农家子弟转移城镇就业的桥梁,说到底就是要解决他们的就业和饭碗问题,因此,必须坚持学校的公益性质,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后记

曾有专家预言,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以后,中国会出现一批世界知名的社会力量办的大学。因为国际上教育最发达的一些国家,他们最好的学校很多是私立大学,从国外私立大学的发展轨迹看,英国就有经过三十多年努力跨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范例。这个私立大学在国内就叫做社会力量办的大学或者民办高校。一些人因此把这个拿来作为例证,证明民办高校成为一流名校的现实性。

也许你会说,国情不同不能类比。然而陕西省教育厅的一组数据表明,陕西从1984年成立第一所民办高校起,历经二十年,民办高校数量增长54倍,在校生人数增长685倍,占地面积增长1100倍,建筑面积增长1400倍,固定资产值增长3570倍。

二十年前甚或十年前,又有几人会想得到民办高校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就像在部队时的王振峰一样,他也许不会想到,自己从一个职业军人跨越到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届的创业者,其经历的过程犹如凤凰涅磐般的苦痛,但重获辉煌之后,他却看到了另外一个出色的自己。

我们从心底里祝愿王振峰的远景就像他的人生一样,在进步中成长,在成长中跨越,在跨越中辉煌。

(邰荣军 王何军)

上篇:没有了
下篇:在创新中实现高速高效和谐发展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5/20070510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05/10/24204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