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伍仓侠
毛泽东主席说过,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生在世,要有一番雄心壮志,要干成几件对社会有用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人之所以为人的可贵。宝鸡市陈仓区民营企业家伍仓侠就是一位胸怀大志、敢创敢干、敢为人先的人。他凭着自己的勤劳善良、顽强执着,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摸爬滚打,历经三十年的风雨洗礼,最终大展宏图,创出了一番卓著成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他的企业被上级部门先后评为“发展私营企业先进单位”、“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宝鸡市创业就业示范企业”、“陕西省十佳诚信经营示范单位”等。2006年,在省企业信用协会组织的2004——2005年陕西重点行业市场调研活动中,宏达公司产品荣登陕西制造行业消费者关注十大品牌,并被收编在《陕西重点行业消费者关注十大品牌》大型工具书中。
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一连串的荣誉,他2003年度被西部开发先进人物评委会评为“首届西部开发先进人物”;2004年度被陈仓区委组织部等六个部门授予“杰出青年企业家”称号,被省民营企业协会、团省委、省总工会、省妇联等四个部门授予“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被中国西部专家库、中国西部专家网评为中国西部专家库入选“经营管理专家”;2005年度被陕西杰出人物评审委员会、陕西省文化经济交流协会评为“感动陕西——2005年度十大杰出人物”;2006年度被陕西省委党校、省农业厅、省建设厅、省行政学院、省社科联、省经济学学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院、省农业经济学会、省乡镇企业协会、省经济发展促进会等十个部门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陕西十大经济企业家”;2007年度被中国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品牌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工业报社评为“第三届中国企业改革百佳人物”。今年“五一”前夕,他被宝鸡市委、市政府授予“宝鸡市劳动模范”称号。目前,他还兼任着宝鸡市陈仓区宏达经济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宝鸡市陈仓区人大代表,宝鸡市、陈仓区政协委员等社会职务和名衔。
金灿灿的奖牌昭示着伍仓侠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丰硕成果。然而,在这成功里,又有谁能真正体会其中包含着奋斗者多少跋涉的辛酸、奋斗的艰难?
摸爬滚打闯劲足
自古雄才多磨难,伍仓侠概莫能外。1959年1月,伍仓侠出生于宝鸡县(今为宝鸡市陈仓区)阳平镇西枸村一个贫困农家。他童年的生活是苦难的,记忆的画面上写满了饥荒与无奈。
1974年,15岁的他因家境清贫缀学回家,他不甘命运的安排,到公社建筑队干起了小工。由于不懂技术,他借来许多建筑书籍,白天踏踏实实地干活,晚上认认真真地学习,聪明的他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建筑技术。在公社建筑队,他知遇了热心的师傅王文法,在王师傅的帮助教导下,心灵手巧的他很快就学会了识图、预算、施工,成为队里的一名技术能手,随后又在全队第一个取得了专业技术职称。此后几年,他还独自负责了多个建筑项目,工程质量深受建设单位的好评。
1983年,正值血气方刚之年的伍仓侠,插旗树杆自立门户,组建了宝鸡县阳平镇西枸建筑队,带领一干人东奔西跑,在本镇的村庄承揽活路。西枸建筑队虽然尚属于“野班子”,但由于伍仓侠活干得好,人又义气,时常肯为建设方垫资,工队在当地很快就小有名气,工程活越来越多。1992年,宝鸡县乡企局的领导破格提拔他担任了宝鸡县乡企建筑公司第三工程处处长。不久,他自筹资金,在阳平镇三联村选址,组建成立了宝鸡县宏达建筑公司,他自任经理。公司成立头一年,先后成功接揽了阳平镇东半片学校的危房旧舍改造与新建工程和全镇八个村子的人畜饮水工程等。至此,伍仓侠彻底摆脱了小作坊式的经营,完成了向建筑商角色的转换。
多业并举高智谋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伍仓侠经过对市场分析和调研后,果断投资400万元先后办起了木器加工厂和机械加工厂。其中木器加工厂,不但满足了建筑公司的内部需求,还承接了为宝鸡机床厂生产包装箱的任务,当年外创净收入60多万元,两个厂子共安置本村和邻村剩余劳力280多名。1998年,伍仓侠又乘势而上改制组建了宝鸡市宏达实业有限公司,他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进入新世纪以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伍仓侠的思路却越来越广,他在原来三个企业的基础上,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与机械厂相配套的铸造厂,当年投资当年见效。2004年,他又大胆投资900多万元,购买了大型机械设备,建成铆焊车间,扩大了机械、铸造厂,新增铆焊、喷漆等项目,形成生产、加工一条龙,也彻底改变了简单加工的低效高耗状态,实现了公司和社会的“双赢”。
蔡家坡是宝鸡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宏达公司又紧邻蔡家坡,一个果蔬批发市场的构想又在伍仓侠的脑海中形成了。2004年5月15日,新建成的“宏达果蔬综合批发市场”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典礼,区上有关部门和镇上的主要领导到会剪彩祝贺。
通过多年“滚雪球”式的发展,如今的宏达公司占地50亩,下设宏达机械制造分公司、宏达建筑工程分公司、宏达木制品加工厂、宏达农贸批发市场等五个经济实体,形成了多业并举、多元化平行发展的良好格局。
伍仓侠常说:“人一生的愿望就是要敢于向生活挑战,成功在拼搏中滋生,希望从奋斗中开始。”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线为主、多轮驱动的经营模式的确是伍仓侠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功的秘笈之一。虽然,他在前进的道路也曾遭遇过一些挫折,如投产造纸业,因原材料管理不善等原因出现了亏损,最后不得不停产变卖设备,在每次的扩建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金紧缺、力量不足等困难。但实现多元化,突出了优势产业的带动效应,打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外,他的高超之处还在于,抢抓机遇大肆扩张的同时,没有忘记对经济实体实行规范化管理。他提出了“抓好总体、提高质量、锻造素质、开拓市场”的
经营理念,制定了“8项工作标准”、“5条规章制度”、“37条责任人准则”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他从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技术进步和人才培训是关键。除了在公司不定期举办培训班外,他还不惜花重金组织员工到西安、北京等地的大专院校、国家和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参观学习。
仗义疏财好风尚
伍仓侠出身农家,致富不忘父老乡亲。他常对伙伴们说:“企业家实现人生志向,完成人格修炼的一方面,就是要为社会多做好事,这是每位企业家的责任。”他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草根经理”。
他心系教育,记得他拉起一帮人刚开始搞建筑的时候,看到西枸村小学的校舍属于危房,学生时常在露天上课,便主动同村上干部商量后,带领自己的建筑队为学校建了两层教学楼和教职工宿舍。由于村上建校缺钱,他还捐出了自己仅有的几千元积蓄。此后,他相继为阳平镇三联村、西港村、姜马村、居村的小学垫资建校舍,为阳平镇宁王中学垫资建宿办楼、校舍多座,基本都没有利润可谈,至今还有数十万元的欠款未收回。2000年10月,他为了支持县上的“普九”工作,捐款五万元,被县政府授予捐资助学“先进个人”,并立碑表彰。
他情牵“三农”,关注农民生活。当听到东枸村新班子想给村民办实事好事却苦于没有资金时,他二话没说,拉起人马为其垫资修建了村委会门前商品用房十一间(先后办起医务所、兽医站以及农资、建材和百货商店),既方便了群众的生活,也提高了村班子在村民中的威信。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支持新农村建设,垫资为阳平镇姜马村、第六寨村等十余个村子修建了水塔和水泥道路。
伍仓侠不但热衷公益事业,对自己企业的员工也是关爱有加。自创办企业以来,无论公司处于何种状况,他都按时发给员工足额的工资,有时工程款不能按期到位,他就千方百计向亲朋、同行借贷,有时拿出自己的积蓄,保证员工工资发放到位。1989年,伍仓侠的建筑工队到西安东七路建住宅楼,眼看到了腊月,甲方却一直未给他结算工程款。,发放工资还需要6000元。人在西安的伍仓侠打电话告知妻子,妻子连着往家乡的信用社跑了三天才贷到钱。妻子的汇款一到,他立即取出发给了民工,让他们快快乐乐地回家过年。如果有民工遇到难肠事或发生意外,他也常常慷慨解囊,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1998年4月,甘肃省灵台县星火村农民周金怀在他的工地仅仅干了三天活,突然得了急性肠梗阻,伍仓侠急忙用车将他送往当地医院治疗,当即拿出4000多元为其治病,还安排专人护理,后又将病愈后的周金怀安全送往老家。面对陌生人的无私奉献,深受感动的周金怀家人将一面“患难之中见真情“的牌匾送到了公司。由于伍仓侠宅心仁厚,口碑颇佳,当初跟随他一块打天下的一帮人如今绝大部分依旧在公司里,成为他生活中的“铁哥们”和事业上的“好帮手”。他也知恩图报,作出规定,凡在公司干满10年以上者,大病医疗费全额报销。
丰碑无语,行胜于言。伍仓侠为拉动农村区县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在促进农村和谐繁荣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侠义肝胆的赤子情怀。我们相信,他所做的一切,陈仓的山山水水不会忘记,陈仓的父老乡亲不会忘记。我们也坚信,他未来的道路注定一片光明。 (山雨 李乃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