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明生 刘冰
陕西省劳动模范张平
人生是短暂的,谁能把握好自己的高远志向、孜孜不倦地追求人类伟大的事业,持之以恒,谁就会将人生谱写成一曲气势磅礴的恢弘乐章。 ——题记
张平,中共党员,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张新庄村农民,延安治平建工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2005年4月延安市委、市政府授予他“市级劳动模范”,2006年5月被省工商联、省总工会授予“关爱员工优秀企业家”,2006年9月省民政厅、省慈善协会授其予“三秦慈善奖”,2007年1月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近日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张平,一位开拓创新的农民企业家,一直以来立足于农村发展,始终不忘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刚开始,乡亲们只有苦力,干些提泥包、抱石头之类的粗活,没有技术,没有门路,思想观念落后,好多人从思想上不愿来城里干活。但张平从未放弃,他一边多揽活让农民有事做,一边挑选有一定文化、头脑灵活的村民外出培训学习,一边教育村民从思想上认识改革开放的新变化。20多年来,他就这样和乡亲们共同探索着创业之道。他于1998年创建了延安治平机械化施工公司,2005年创办了延安治平建工集团。企业以农民员工为主要力量,有85%的员工是农民,工会和支部也以农民为主。目前,企业从管理层到一线工人,年安排农村剩余劳力和下岗失业人员上千人,年外出培训上百人,年人均工资收入上万元,仅工资一项已基本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
为了日后组建有实力的企业,1998年以来,张平先后投资注册资本8060多万元,培养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将六个企业组建成立了延安治平建工集团。他经常对员工们讲,我们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这个时代给每一个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每个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敢拼方能赢。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自公司成立以来,累计完成农村投资600多万元,承揽道路桥梁工程400多公里,房建工程40多万平方米和一大批市政工程,完成承包额20多亿元。公司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纳税额逐年有新的突破,近年年上缴税500多万元,多次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彰。企业荣获2006年度“陕西省文明单位”称号,2006年度“陕西省安全生产先进企业”,2005年度“延安市优秀民营企业”,2003年—2006年度“宝塔区纳税大户”等荣誉。
张平对社会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修路盖房、改善社会基础设施方面,在社会慈善事业方面也倾情关注、尽心尽力。他在农村建设,教育扶贫,伤残救助等领域捐款达800万元,表现了一位农民企业家的成熟思想和社会责任感。
1996年,他创业之初,就捐助20万元为宝塔区碾庄张新庄村修乡村道路7公里,解决了农民出行难问题;
1999年,他几次共捐助17.5万元,为宝塔区碾庄乡实施引水上山,人畜饮水,“普九”教育,建村办学校等几个项目,解决了村民吃水靠驴驮,孩子早辍学的问题;
2000年,捐助5万元为横山县南塔乡高林庄村修路拉电,完全解决了该村100多人祖祖辈辈点油灯,以毛驴为主要运输工具的落后面貌。
2003年——2006年8月,捐助4万元,和市慈善协会、市工商联签定协议,已帮助4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2004——2005年,两次捐助20万元给延安实验中学,资助贫困学生;
2004——2006年,两次捐助60万元,和延安市教育局贫困生救助领导小组办公室签定协议,设立“治平助学基金”,每年向品学皆优的贫困学生发放6万元,标准是小学生每人每年3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600元,高中生每人每年800元,发放10年;
2005——2006年,捐助10万元给宝塔区教育局,设立“治平杯”,开展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和中小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帮助区上教育更上新台阶;
……
目前在实施一项捐助400多万元的恩泽家乡的大型工程。其一是他预计捐助100多万元,正在修建一条碾庄至张新庄的黑色油路,该路将完全解决临近十几个农村祖祖辈辈走泥土路的历史,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其二是拿出300多万元,为他的出生地张新庄村每户人家修建4孔窑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楼门院墙,独家独院,达到水通、路通、电通,全村共修120孔,全部工程将于2007年5月1日竣工。
他还是一位关爱员工的领军人。张平同志热爱社会,但更爱贫穷的劳苦大众;他关爱企业,但更爱员工的衣食住行。他常讲,企业的人、财、物,必须把人放在了第一位,一切以人为本。
张平老家居住在偏僻的农村,刚到工地干活时,风餐露宿,日晒雨淋,工地上的简易房几乎成了他一年四季绝大部分时间的“家”。那时他就觉得随他外出打工的乡亲们,有个家一样的组织该多好,但那是奢望。那时他产生的“工地之家”的念头和对建筑工地工人的生活了解,他曾发誓要出人头地,比别人干得更好,既要干出大事业,也要记得吃苦受累的人。有志者,事竞成。他在成功办成公司时,他真正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思想上关爱员工,培养员工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人。2001年9月,企业在延安民营企业界率先成立了支部、工会及“职工之家”。他担任支部书记,饯行“三个代表”,牢记为业主服务的宗旨,响应上级党委号召经常举办各类型的活动。公司积极提供经费,要求通过培训提高员工专业水平,鼓励员工自主学习,大量购买图书,举办电脑学习班、参加文艺演出等活动,每年派职工在本公司“职工学校”和有关部门培训学习上百人次,确保每位职工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另一方面要求党支部及时培养优秀员工入党,使公司人才队伍政治思想端正,业务精通,创建学习型企业,和谐型企业。
生活上关爱员工,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公司与员工建立了稳定的劳动关系,企业每年固定职工和流动民工千人以上,企业严格按照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分配制度和双方约定,诚实守信,保证不拖欠人工工资,从未发生过重大劳动争议事件。被延安市委、市政府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公司为部分员工交纳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其中本人出资部分全由公司支付,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公司每年进行一次50元至500元不等的调资,并参照党政机关的办法,给公司办公管理人员每年增发一个月工资,作为平均奖。公司设立了办公管理人员灶,免费就餐,方便了员工生活,解决了职工午饭没处吃的难题。公司每逢中秋节和春节等法定节日,工会组织开展对全体员工的双节慰问活动,每年派一批工作努力,成绩突出的员工外出学习考察,观光旅游,增长才干。不少领导来公司参观后,感慨地说:“不要说私营企业,就是许多国有企事业单位甚至政府单位都比不上这里的待遇。”企业也从2002年开始连年被区总工会评为“先进集体”,被市总工会评为2005年度“先进集体”、“先进职工之家”等。
企业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方面,张平首先健全了三级安全生产网络体系,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调“安全是效益的保证,一切安全的核心是人的安全”的管理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技能培训和设施配备供给,定期安全生产的检查监督,严格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多年来,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他热衷于创建文明工地,把创建文明工地做为树立企业形象的载体。通过企业良好管理,在所完成的工程中,合格率100%,15项工程被评为省级优良工程,10个工地被评为省级文明工地,14个工地被评为市级优良工地。
张平同志所走过的路很艰难,所做过的事错综复杂,而她默默地做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张平总经理有信心有决心带领“延安治平人”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努力创建科学经营型、资源节约型和技术创新型企业,把治平集团经营的更大更强。他表示要带领更多的人脱贫致富奔小康,救助更多的贫困人群,建造更多的建筑精品,让自己的一生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