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潘军(中)同志
潘军同志是西北电力设计院设计总工程师。虽然年纪不大,名声却不小。2003年度被评选为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公司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被评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
潘军是通过企业提供的平台和自己付出的努力捧回这些荣誉的。进入设计院的14年来,他刻苦钻研、努力工作、开拓创新,从热机科分册负责人、主设人、副科长一直做到项目设计总工程师。他所参与和组织设计的600MW、660MW超临界和2×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电力项目,加快了电力行业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国产化的进程,提升了我国电力设备设计、制造及运行水平,促进了国内电站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电力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爱岗敬业、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任劳任怨”是大多数人对潘军的评价。2001年,潘军担任我国第一台600MW超临界国产化依托工程——华能沁北电厂一期工程热机专业科长兼主设计人,面对企业和领导的信任,潘军给自己定下了奋斗目标:力创国产600MW超临界机组设计的新水平。
他翻阅了大量的国外超临界机组资料,并多次赴上海石洞口二厂、外高桥电厂学习国外超临界机组设计和运行经验,经多次论证和多方案优化,西北院提出并实施了600MW超临界机组的主厂房布置和热力系统方案,该工程被评为2004-2005年度电力行业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是成功企业的经营理念,潘军同志身为一名设计总工程师,他更明白如何为企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他恪守“用户至上、质量第一”的利益观,为企业羸得了后续项目支撑。
承接山东黄岛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第一台国产660MW超临界机组项目后,潘军充分利用自己熟悉的超临界机组专业知识,根据工程建设场地狭长等具体特点,积极策划各专业设计方案,制定工程优化设计目标,在工程设计中采用了海水淡化装置,同步建设全容量海水脱硫装置,节约了水资源;反复优化厂区总平面布置,节省了占地指标,得到了客户的极大好评。
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四期工程2×1000MW超超临界机组项目是代表国际先进水平,被列为国家“863”项目和“十一五”重点建设工程,设计院又把这个“重头戏”交给了潘军。面对图纸交付周期紧、设备资料缺、设计难度大、难点多等外部不利因素,他和工程组设计人员加班加点,反复研究进行方案优化和论证,设计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第一台机组顺利通过满负荷试运,创造了全国百万千瓦燃煤机组建设速度最快、调试时间最短、整体质量最优的记录。业主在给西北院的表扬信中由衷地感叹道“西北院工程设计图纸的提供和工地服务等方面服务工作满足了现场施工和工程整体进度的要求,完全体现了我们对项目建设的预期要求和目标”。工程的可研报告被评为2005年度电力行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和2005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
潘军同志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再苦再累无怨言,对待同志无私帮助份内份外一个样。设计院任何人遇到难题找他帮忙,他都会尽心尽力,及时补位。一天夜里11点多了,刚进家门的潘军就接到单位电话,另一个项目的设计第二天清早就要交。潘军放了电话二话不说,立即赶到单位组织人员投入到工作之中,经过一整夜的工作,圆满完成了任务,而潘军又开始为当天的工作忙碌起来。有一次为了一个设计,他连续在单位工作了5个昼夜没回家,潘军在办公室通宵达旦地工作已经是非常平常的事了。
潘军同志所从事的设计工作,不仅常常要在办公室加班加点,还得经常出差,在家的日子是不多的,加上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便顾不上家庭,护不着孩子,他个人是内疚的。但他对工作的执着却深深地感动着父母、感动着妻子、感动着孩子。2006年邹县工程设计施工进入关键时期,他的爱人和孩子却因车祸严重骨折需要同时手术,潘军同志用最短的时间办理好住院手续后,请父母代为照顾,自己则立即赶回施工现场,这一走就是半年。在这半年里,他顺利的完成施工图设计和工地服务等工作,确保了项目年底发电,受到了客户和院内外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潘军同志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顽强执着的敬业精神、对同志的无私帮助,感染着设计院的每一个人。当记者采访潘军时,他谦虚地说:我有什么好写的,像我这样的人在我们设计院有很多!不错,正是有了这么一大批像潘军同志一样的人,才使西北电力设计院成为国内电力行业的知名企业,成为电力设计行业的一面旗帜。 (张莉 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