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立足本职 造福百姓

——记陕西省劳动模范赵存发

2023年10月05日

坐落在塞北长城脚下的神木县西沟办事处沙沟峁村,早年是一个交通闭塞、信息资金匮乏、人口不足五百、人均收入不过200元的穷村,可如今已变成拥有三座煤矿、两座焦化厂、一座砖厂,农民人均收入8万元以上的闻名陕北的富裕村。

1984年,年仅25岁的赵存发被全体村民推选为村支书,当年他就东奔西走,多方筹集资金,首先解决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水、电、路不通等问题,为下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中国经济风起云涌的时期,文化不高但见识长远的赵存发深刻认识到单靠劳作是很难让农民脱贫致富的,经过深思熟虑,认真分析,1989年他开始跑项目,走资源开发的道路,当时正赶上国家放宽政策,依托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优势,他开始筹划创办煤矿。经过众人商议,征得全村村民同意,充分发挥人多势众的力量,全体村民入股集资。经过努力,在赵存发的精心组织下,1992年碱房沟煤矿开始出煤了,但那时煤炭市场整体疲软,交通运输与信息不畅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于是他又千方百计组织煤炭外销,当年煤矿便开始盈利,农民人均收入突破600元。1994年,他们和县平板玻璃厂合作,引进外资又创办了一座煤矿。1996年全村人均收入上升到1500元,跨入了全县的富裕村行列。

赵存发对取得的这些成绩并不满足,他觉得摆在自己面前的事业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志未酬,雄心不改。面对市场疲软、外销困难、利润微薄等困难,他为了实现煤炭资源的最大利润,多方咨询考察,又在村里办起两座焦化厂,将原煤生产成焦粉和焦油出售。进入本世纪,随着全球能源紧缺,市场形势好转,曾经贫穷落后的沙沟峁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原有两座煤矿、两座焦化厂的基础上,赵存发将村级积累资金全部拿出,又创办一座煤矿、一座砖厂,使年产煤能力突破50万吨大关,年产焦粉20万吨,年产值过亿元。他充分发扬民主,将全村煤矿、焦化厂改为股份制,由村民入股,当家做主,参与企业的管理决策,为村级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据统计,去年全村人均收入8万元,全村仅高档小轿车就有120多辆,家家户户住上小洋楼,70%的村民在省城购买了住房。

过去赵存发的主要精力是经济建设,他打算在未来的五年内,将个人精力主要放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特别是在教育文化的投资上要不惜一切代价。今年他的第一举措就是为全村的孩子在县城联系最好的学校,一切费用由村里承担。 (杨涛)

上篇:我省实行省级生态补偿制度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5/20070530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05/30/24250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