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近年来积极进行科技创新,主导产品的生产合同排到了2010年,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知名度蜚声中外。
犹如心脏对于人的重要性一样,柴油机作为舰船的“心脏”,其性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舰船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多年来,陕柴重工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国产化的路子,始终把握“以柴油机关键重要零部件为重点,兼顾一般件”、“自制与外协外购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柴油机国产化工作,整机国产化研制速度由“九五”时期的4年缩短到现在的1年零4个月,国产化率则由以前的40%~50%提高到现在的80%甚至90%以上。
自2000年,陕柴重工先后研制成功了16PA6V-280STC、MTU956和DL-26三型柴油机后。公司进一步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又引进开发了多型柴油机,2006年,在生产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研制开发出16PC2-6、9L21/31、6DK-28等型柴油机,科研试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企业发展夯实了基础。从2003年开始,陕柴重工犹如焕发出第二次青春,生产总量逐年翻番,从2亿元,到4亿元,再到2005年的8亿元、2006年的10亿多元,其发展速度可谓突飞猛进。2005年5月,公司单月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创造了陕柴产值单月历史新高。如今,陕柴重工已形成了主机、辅机、核电、陆用电站和民品五点支撑的市场格局,柴油机订单犹如雪片一样纷至沓来。
(高剑楠 宋红军 沈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