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的一天,我去西安古玩城淘宝,转了一圈,因无中意古玩,我便打道回府。走到门口时,一地摊上的铜瓶吸引了我的眼球,随即走过去,蹲下来,看个究竟。凭我的经验和直觉,我认为它是件老东西,“开门货”。
然而,我却假装什么也不懂的问摊主:“这是个啥玩艺做什么用的?”
摊主说:“我也不知道它叫个啥,也不知道做啥用的。是我从乡下收来的。”
“那你这件东西卖多少钱?”
“开个张吧,你给400元。”
“太贵了,这个东西又有啥用呢!”我自言自语地说,装出不愿买的样子。
后经讨价还价,以260元成交。
回到家里,我对这个铜瓶进一步作了研究。此瓶高28.5厘米、口经4厘米,为喇叭头形状,底经7.6厘米、底款篆书:乾隆年制。这个铜瓶最特别的地方是瓶耳不在瓶子的上方,而是在瓶子的下方,且由象的鼻子组合而成。在两耳的中间又有一对小象,一左一右,使铜瓶极为对称,更加端庄稳定,且显得别具一格。瓶为黄铜,腹部除铸有山水、树木、花草外,还有大小不同的群象9只,它们生动逼真,栩栩如生。铜瓶品相完好,做工精细,包浆厚实。我断定,此铜瓶属清代无疑。
说来奏巧,今年元月一日——五日,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栏,民间寻宝记——走进陕西。借此,我让专家鉴定,证实这件铜瓶的确属于清代乾隆时期的民间器物、叫象鼻双耳铜瓶,存世量较少。目前市场价在万元以上。
事后,我回想这件铜瓶为啥被我检漏了,其原因有三:一是我在收藏过程,始终抱着一种平常的心态,丝毫没有一夜暴富的妄想。二是在收藏中我总是坚持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不断请教专家和行家的方法,不断前进。三是客观上运气给我帮了忙。购买铜瓶的那天,摊主把瓶子平躺地放在摊子上,这样一来,也就不被藏家注意了,如果摊主把铜瓶直立起来,摆在摊子上,我想,恐怕早被别人检去了。 (王福生)